环保型磷化铟量子点LED工作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加快新兴显示照明LED如量子点LE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缺乏原位、直观的表征手段,新兴LED的内部运行机制理解尚不充分,限制了新兴LED的研发速度。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樊逢佳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电激发瞬态吸收(EETA)光谱仪。这一技术可以给LED“拍片子”,全方位透视LED中的载流子和电场的时间分辨、空间分布等信息,为LED的机理研究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推动LED领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进步。

近日,樊逢佳与河南大学教授申怀彬再次合作,利用EETA技术探讨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当前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注入不足和严重的电子泄漏。为此,研究提出了采用“低、宽势垒”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既提升了电子注入效率,又有效抑制了漏电现象。通过这一优化,研究实现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峰值外量子效率达26.68%,亮度突破270,000cd/m2,并在初始亮度1,000cd/m2下T95(亮度衰减到起始值的95%)寿命达1,241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

11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reen InP-based QD-LED by controlling electron injection and leakage为题,发表在 《自然》(Nature)上。这一成果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的重要进展。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该研究由中国科大、北京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

论文链接

环保型磷化铟量子点LED工作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电激发瞬态吸收原理及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关键科学问题

环保型磷化铟量子点LED工作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改性策略及高性能器件表征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