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所揭示槟榔黄化病关键病原及传播方式
文章导读
槟榔黄化病正吞噬海南产业,其致命元凶终于浮出水面!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与张晓明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重磅研究,揭秘槟榔黄化植原体是关键病原——通过先进测序技术拼接基因组草图,开发出高效分子和蛋白检测新方法。更惊人的是,团队首次发现植原体通过“病树-种子-幼苗”垂直传播,这一颠覆性途径为防控提供突破口。立即阅读全文,掌握从源头阻断病害、拯救千亿槟榔产业的核心技术!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团队,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The phytoplasma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recae) is the crucial pathogen to cause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认了槟榔黄化植原体是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关键病原;拼接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基因组草图,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新型检测方法,初步探明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在槟榔内可通过“病树-种子-幼苗”垂直传播的传播途径。这一成果为海南槟榔黄化病的高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该团队通过在海南省三亚市、万宁市和琼海市通过走访、调研以及建立跟踪观察点的方式,标记了不同表型树种,开展了病原检测,并确认了槟榔黄化植原体是槟榔黄化病的关键病原;通过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拼接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基因组草图,并通过进化树分析确认了槟榔黄化植原体为16S rⅠ型。
该研究通过挖掘槟榔黄化植原体基因组数据相关信息,开发了新的分子水平检测方法和蛋白水平检测方法。在具备高效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槟榔果实和槟榔幼苗中有不少植原体感染,揭示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可通过“病树-种子-幼苗”垂直传播。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海南省种业实验室项目等的支持。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