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关于气候生态位驱动生物入侵的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文章导读
气候变化是生态灾难的元凶,还是物种入侵的幕后推手?武汉植物园黄伟团队在《自然-植物》发表颠覆性发现:全球变暖正在重塑中外来植物的命运版图!他们通过长江流域142种植物的全球分布分析,首次揭示气候生态位驱动物种入侵的双重逻辑——外来植物对温暖干旱环境的独特适应力使其成为"气候适配者",而本土生态系统的崩溃则与气温上升直接挂钩。这组矛盾数据彻底打破传统认知:研究预测未来百年寒带地区将成外来物种新战场,同时提出生态入侵不等于多样性威胁的突破观点。当超过13,000种归化植物正改变着地球生物图谱,这笔关于气候、本土物种与入侵物种的生态三角账,或将重塑全球生物防控的技术路线与策略选择。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武汉植物园关于气候生态位驱动生物入侵的研究获进展

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3,000种植物在本土范围外归化。外来物种是否对本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以及是否需要管理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外来物种只是环境变化的“搭便车者”而非生态系统转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探讨本地物种多样性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增加是否受到环境变化的驱动,对于解决这一争议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黄伟团队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发表了题为Deterministic responses of biodiversity to climate change through exotic species invasions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气候生态位机制如何同时影响本地群落的脆弱性以及外来物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入侵性。

该研究通过分析长江流域142种植物的全球分布记录,发现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在气候生态位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本地物种相比,外来物种更适应温暖、干燥和更等温的气候。基于这些差异尤其是温度差异的理论模型以及对长江流域的实地调查,研究预测了外来物种在长江流域的入侵强度。进一步,研究预测,由于全球变暖,未来一个世纪外来物种的入侵强度将在较冷地区增加得更剧烈。

研究发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受到气候变化驱动的两个协变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外来物种与本地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解读为因果关系。事实上,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主要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其次是人类活动。研究显示,适度的外来物种入侵可以帮助维持生态系统内的高生物多样性。因此,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广泛响应的一部分,体现了合理的物种周转过程。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版权声明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