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2024年全球植被绿度创历史新高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全球植被绿度变化,关系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对全球气候治理意义重大。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人类活动加剧,深刻影响植被生长。《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推出了“年度回顾”系列,追踪全球植被绿度变化。2024年,极端降水和高温热浪频发,热带雨林高温干旱,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1.5℃控温目标。此情形下,北京大学朴世龙院士团队在应邀评估2023年全球植被绿度变化之后,再次应邀评估2024年全球植被绿度变化。

研究发现,2024年全球植被绿度创历史新高,植被绿度增强的趋势从2000—2023年的7.7×10-4 yr-1提升至2000—2024年的8.1×10-4 yr-1。与2023年相比,2024年植被覆盖区生长增强的比例提升了4.7%,达到67.7%,但是不同植被类型间存在差异,其中以草地和农田的植被生长增强最突出。就空间分布而言,欧亚和热带草原、北美中部、欧洲和澳大利亚植被生长显著增强,这与降水增加和有效人为管理密切相关。虽然2024年全球植被整体上生长增强,但高温干旱导致约三分之一森林覆盖区绿度降低,在刚果雨林和亚马孙部分地区尤为明显。本研究指出,热带雨林绿度降低可能导致2024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不及预期,从而强调全面且分区域定量评估植被功能的重要性。

本研究及时厘清了2024年全球植被绿度变化的格局和机制,对准确理解和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变化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成果以“Vegetation greenness in 2024”为题发表于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桂研琛为论文第一作者,朴世龙和博士后王锴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北京大学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2024年全球植被绿度创历史新高

图1. 2024年全球年均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GS)的变化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