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团队关于氟掺杂激活缺陷储存钠离子位点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3月25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ating fast and reversible sodium storage in NASICON cationic defect sites through fluorine dop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氟掺杂构造缺陷,制备了一种具有钠缺陷的NASICON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实现了高达151 mAh/g的可逆比容量,并能够在5000 mA/g的大电流下进行稳定长循环。此外,该论文采用了先进的原位同步辐射以及原位X射线衍射表征技术揭示了氟掺杂对材料性能优化的机理,并结合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有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聚阴离子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团队关于氟掺杂激活缺陷储存钠离子位点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马吉伟团队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和固态核磁谱等先进表征手段,解析了氟掺杂诱导缺陷生成及位点的储钠机理。氟原子取代部分氧原子后,不仅稳定了晶体框架结构,更通过电荷重分布激活了储钠位点,增加了离子传输通道截面,激活了钠离子的储存比容量。并通过结构稳定和动力学优化,改善了正极材料在高电压区间的循环稳定性,实现了长循环寿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团队关于氟掺杂激活缺陷储存钠离子位点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马吉伟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生侯景荣和中国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陈琮宜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小米青年学者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012-0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