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段成钢博士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期,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段成钢博士在经管领域国际知名期刊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在线刊发了研究成果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supervisor perceived status threat in linking employee overqualification to supervisor undermining,该论文由广州大学刘芳副教授、段成钢博士、香港理工大学Zhang Jun Melody助理教授三位学者合作撰写。三位作者共为第一作者,段成钢博士为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在当今的组织中,资质过剩的员工(即员工的技能和经验超过其当前职位要求)越来越常见。尽管已有研究表明,上司可能并不总是欣赏这类员工的“资质过剩”,但关于上司如何以不道德的方式回应这类员工的研究却相对匮乏。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资质过剩的员工是否会威胁到上司的地位,进而导致负面的人际关系冲突?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社会性话题,探讨了员工资质过剩是否会导致上司的阻抑行为(如故意阻碍、批评等),以及这一过程中上司地位威胁感知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基于社会层级理论,提出资质过剩的员工可能被上司视为对自己地位的一种威胁,进而引发上司的阻抑行为。研究进一步假设,员工的人际性格特质(如外向性和宜人性)会对这一间接关系产生调节作用。为验证假设,研究者进行了三项研究:研究1通过对上司-下属配对的多时间点调查,发现当下属表现出较低(vs.较高)的外向性时,下属资质过剩通过上司地位威胁感知引发上司阻抑行为的间接效应会减弱。研究2A和2B分别通过两项情境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研究1的结果,并增强了理论的内在有效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探讨了员工资质过剩与上司阻抑行为之间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引入了上司地位威胁感知这一中介变量,并考虑了员工性格特质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组织行为学领域关于员工资质过剩和职场冲突的研究,还为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企业管理者应关注资质过剩员工与上司之间的潜在冲突,并采取措施缓解上司的地位威胁感。在员工性格特质的管理上,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沟通策略,帮助上司更合理地对待资质过剩的下属,从而减少职场中的不道德行为。总之,这一研究为理解职场中资质过剩员工与上司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改善组织内部的和谐与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是商业伦理领域的权威期刊,是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认定的50本全球经管类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之一(简称FT50),在全球商学院学术研究排名评估中具有重要影响。
段成钢,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兴趣为地位变化、领导力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工作场所的伦理行为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成果于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研究与发展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期刊。担任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管理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期刊及会议审稿人。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51-025-05926-w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