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大气环境远距离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激光技术竟能成为大气环境监测的“超级嗅觉”?一项国家级青年科学家项目正式启动,旨在突破远距离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的技术瓶颈。南开大学牵头,联合吉林大学,攻克空气激光在开放环境中的高效输出难题。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将让污染物监测、气象预警等实现“光速感知”。专家一致通过方案论证,背后是怎样的创新路径?这项“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关键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对大气环境的掌控力?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大气环境远距离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袁欣雯)2月2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大气环境远距离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处长雷瑾亮、项目主管张驰、吴锐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樊仲维、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余丽波、清华大学教授柳强、国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张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魏晓峰、河北工业大教授学吕志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付喜宏等项目咨询专家,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和全体项目骨干成员参加会议。

  雷瑾亮对项目团队获得立项批复表示祝贺,强调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荣誉与责任,以及实施方案论证对项目具体执行的重要意义,并就实施方案的整体架构及编制方法分享经验,对项目组和牵头单位提出明确要求。

  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樊仲维主持实施方案论证会,对项目组与牵头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希望项目团队严格执行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相关管理文件,明确目标和任务安排,如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所有指标。

  项目负责人、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齐鹏飞从项目概要、任务分解、实施方案、组织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质询和讨论,对项目的创新性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项目实施方案满足任务书要求,技术路线与考核指标明确,任务分解和实施计划合理,组织管理机制健全,风险可控,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同时从项目指标含义、中期考核指标、测试大纲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项目团队成员一致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加快研究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为推动我国大气环境远距离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大气环境远距离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技术研究”项目由教育部推荐,南开大学牵头,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齐鹏飞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吉林大学副教李贺龙授共同承担,旨在实现大气环境下双波长背向空气激光的远距离高效输出,为空气激光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