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刘抚英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近日,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刘抚英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院艺术学1区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Research on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ailwa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database in Jinzhou section of the PekingeMukden Railway的论文。该研究成果以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刘抚英教授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该成果与硕士研究生强唯、卢祖良、范译恒、王昊天等合作完成。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刘抚英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研究以区域铁路文化历史演变的重要载体——京奉铁路锦州段为研究对象,在解读研究背景、界定研究范畴和调研的基础上,整理提出了65项铁路建筑遗产作为研究案例,据此形成“京奉铁路锦州段铁路建筑遗产名录”。经过信息数据调研采集、数据处理和信息可视化转换,基于SQL server平台构建完成由9个子数据库构成、B/S架构模式下的“京奉铁路锦州段铁路建筑遗产数据库”。研究应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解析京奉铁路锦州段铁路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形态、空间集聚度、空间均衡度等时空分布特征;应用“图模信息数据库”、“文本属性信息数据库”图像和文本信息数据剖析铁路建筑遗产的本体特征;由此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建筑遗产整体空间分布具有“凝聚”特性,而5个中类的遗产表现为明显且各异的空间分布方向性;建筑遗产整体表现为以单个高聚集点为核心的高凝聚型空间集聚格局,其中的站房类建筑遗产为带状低聚集区的点—线—点空间集聚格局;建筑遗产整体以及3个大类遗产在研究范域内分布差距较大,均衡度较低;建筑本体特征解析结果显示,数据库中的图像信息,可作为建筑本体特征整体解析、建筑形式与风格特征研判、建筑功能空间形态类型特征分析的研究基础。据此,研究提出了基于数据库构建与应用的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示范性研究逻辑、模式和方法。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刘抚英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刘抚英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