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召开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1月3日-4日,由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在珠海召开。来自考古学、文化遗产研究、计算机科学、数学与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

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汤涛,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出席活动并致辞。开幕式由北师港浸大副校长(学术)周永明主持。

山东大学“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召开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阮勇斌在“当考古学家遇到人工智能”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分析了AI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方面的突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分享了自然科学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应用。方辉介绍了AI辅助陶器拼对技术在考古学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了济南大辛庄遗址H690出土陶片AI拼对技术的实验。浙江大学教授徐仁军介绍了跨模态生成模型、迁移学习等前沿AI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方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万娇介绍了团队构建的宝墩文化时期的数字陶片数据库,展示了AI在处理陶片分类中复杂问题时的巨大潜力。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主持报告会。

在分组讨论环节,专家们就人工智能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内容涵盖AI在考古分类、数据整理、古文字、农业起源、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和前沿挑战。与会者们就AI如何帮助考古学家更高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如何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等问题展开讨论。

山东大学“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召开

此次论坛由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科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珠海博物馆、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协办。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