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高选择性光电催化N-N偶联新机制
文章导读
如何在不依赖贵金属或预修饰的情况下,高效断裂高能N-H键?传统方法成本高、污染大,绿色合成卡在瓶颈!中科院化学所团队重磅突破:首创铜离子辅助光电催化新机制,通过溶液相非共价弱相互作用,直接裂解胺类分子惰性N-H键生成氮中心自由基。无需外源氧化剂,选择性飙升,更在流动池中实现409mA光电流及克级肼类合成。这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成果,为绿色有机合成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新路径——告别昂贵催化剂,让落地!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光电催化技术在能源转换、环境整治和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氮中心自由基作为关键反应中间体,在N-N偶联和C-N键形成等转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直接断裂N-H键生成氮中心自由基,被视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但由于N-H键解离能高,现有方法通过断裂键能较低的N-O、N-S或N-卤素键,或依赖外源氧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因此,开发基于环境友好、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氮中心自由基直接生成策略,对推动绿色合成、降低化学转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团队,基于前期在光电催化氧原子转移机制和氮原子转移机制的研究基础,在氮中心自由基生成路径上取得进展,提出了高选择性光电催化N–N偶联新机制。
团队利用铜离子对含氮底物的活化作用,将传统依赖界面共价作用的活化过程,转移至溶液相中进行。研究通过光阳极与金属络合物之间的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实现了高效的界面电荷转移。这一机制促进了各种胺类分子中惰性N-H键的断裂,从而直接从N-H键产生氮中心自由基,避免了官能团的预修饰或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
该策略在合成肼类物质中得到了应用,并在光电化学流动池中实现了409mA的光电流,完成了N–N偶联产物的克级规模合成。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支持。

钒酸铋光阳极上铜离子辅助N-N偶联的反应路径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光电催化还能这么玩?学习到了
铜离子活化这招确实巧妙,解决了N-H键断裂难题
这个新机制太棒了,终于不用依赖贵金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