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我校“高性能零件复杂内腔抛光磨料介质与装备”项目荣获第十届好设计金奖
				
				文章导读
				
			
			如何攻克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能零件复杂内腔光整加工这一世界性难题?大连理工大学高航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高性能零件复杂内腔抛光磨料介质与装备"项目,凭借机械、流体力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联合创新,成功突破技术瓶颈,荣获第十届好设计金奖,实现该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该成果已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解决了"过抛"或"欠抛"行业性痛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10月25日,2025年第十届好设计颁奖大会在浙江省玉环市隆重举行,机械工程学院高航教授课题组申报的“高性能零件复杂内腔抛光磨料介质与装备”成果荣膺好设计金奖,课题组成员王宣平副教授作为获奖代表登台领奖,这是我校在这个奖项中首次获得金奖。

“好设计奖”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登记的制造业创新设计综合性科技奖项,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路甬祥院士、潘云鹤院士共同设立。好设计旨在表彰在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具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颠覆式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的重大科技成果。

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装备高性能零件表面光整加工质量直接决定了高端装备服役性能,此类具有内腔内流道结构特征零件的共同特点:材料难加工、加工可达性差,难以加工甚至无法光整加工的瓶颈性难题。为此,项目团队历时十多年通过机械、流体力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联合技术攻关和产学研用,实现了磨料介质流变形态及抛光性能协同设计、抛光模具反求设计及系列加工装备设计的系统性创新。项目研究实现了高性能磨料介质和磨粒流装备的自主可控,攻克了内腔内流道光整加工“过抛”或“欠抛”难题,突破了减材及增材制造复杂零件内腔内流道光整加工技术瓶颈,解决了光整加工行业性痛点。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重件高质高效光整加工难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研究方向相关的成果也获得了2024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于舒雯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