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张超教授开展现场火试验,在非实验室环境下首次实现近似“标准火”环境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通讯员土木轩)1月9日,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张超教授和博士生李师节在上海开展了现场火试验,在非实验室环境下首次实现近似“标准火”环境。该试验由湖北省火灾试验研究中心、工程结构抗火国际联合实验室(筹)组织和实施,上海市崇明区消防救援支队提供现场保障。

武汉大学张超教授开展现场火试验,在非实验室环境下首次实现近似“标准火”环境

火灾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灾害,当前世界各国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普遍是基于“标准火”试验法。该方法自1918年创立以来,一直采用试验炉进行试验。因为炉体尺寸限制等原因,“标准火”试验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是学界百年来一直争论而未解的难题。如何突破传统炉火试验的限制,是结构火灾安全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和前沿。

张超教授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结构火灾安全领域的研究,在美国国家火灾研究实验室(NFRL)担任客座首席研究员期间,共同主持了美国近年来最大的结构抗火试验研究项目,设计了世界首例炉外标准火试验,于2018年12月在NFRL的大室环境中实现了“标准火”环境(https://doi.org/10.1007/s10694-019-00924-7)。2021年被我校“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后,张超教授继续开展相关前沿研究。本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在实际建筑空间中开展“标准火”试验的可能性,有望革新现有结构抗火设计理论和方法。

(供图: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实习生:孟思岐 编辑:张丽平)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