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杨述良、李剑锋教授团队合作在石墨炔超快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石墨炔合成曾需数天?厦门大学杨述良、李剑锋团队用一道电子束"闪电"破解行业瓶颈!他们首次实现环境条件下超快合成——仅凭硅基单体原料,电子束瞬间触发炔基自由基高效偶联,速度创全球纪录。更惊喜的是,该方法同步原位生成均匀Cu₂O纳米颗粒,让电催化硝酸根制氨效率飙升。这不仅是绿色可扩展的合成革命,更为新能源材料工业化铺就实路。想掌握颠覆性碳材料技术?15秒内解锁GDY量产新纪元!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石墨炔(GDY)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发展受到合成方法相对复杂且耗时的严重限制。近日,能源学院杨述良/于珈团队与李剑锋教授团队合作在高效合成石墨炔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Graphdiyne Production in a Flash: High-Yield Direct Synthesis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厦门大学杨述良、李剑锋教授团队合作在石墨炔超快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石墨炔合成策略,该策略可在环境条件下以硅基保护的石墨炔单体六[(三甲基硅基)乙炔基]苯(HEB-TMS)为原料,实现超快、可扩展地合成GDY,也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快从HEB-TMS实现GDY合成的新方法。这种前所未有的合成效率源于炔铜中间体的快速原位形成,随后在电子束诱导下均裂产生炔基自由基,从而实现高效的炔基自由基偶联形成GDY。此外,这种超快合成方法还能在GDY上原位形成均匀分散的Cu2O纳米颗粒用于高效电催化硝酸根还原成氨。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和可扩展的石墨炔合成路线。这项工作显著推进了GDY制备技术,并为基于GDY的催化剂设计构建了多功能平台,为更广泛的应用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能源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邝俊华为本论文第一作者。杨述良教授、于珈助理教授、彭丽副教授与李剑锋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玉良院士、宋卫国研究员,以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斌举教授、能源学院曹留烜副教授、郑世胜助理教授和香港大学韩含博士的支持和指导。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293692, 22525042, 22021001和2237308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J05009,2024J08008)、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3502Z202471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720240054)以及厦门大学南强青年学者计划、小米青年人才计划/小米基金等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6979

(图/文 能源学院储能学系)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