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污染物筛查有了新策略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那些躲过传统检测的隐形污染物,正通过食物链悄然进入人体?中国农科院团队首次提出“亲蛋白结合能力”筛查新策略,颠覆依赖亲脂性的旧模式。利用血清白蛋白作“诱饵”,结合高分辨质谱与同位素追踪,揭示潜在富集性污染物的真实威胁。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通过构建蛋白亲和数据库并融合机器学习,或将实现对数以亿计化学品的高效风险筛查。这项发表于《科学通报》的研究,正为我国新污染物防控打开全新窗口。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首次提出利用“亲蛋白结合能力”的新型污染物筛查策略,为识别食物链中潜在的富集性污染物提供了全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当前,数以亿计的化学品投入生产使用,新污染物风险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尤其是有毒有害、优先管控化学品成为焦点。在有害污染物识别过程中,传统方法主要依赖于污染物的亲脂性(即易溶于脂肪)来判断其生物富集潜力。但随着污染物种类和特性研究的深入,传统方法已难以全面反映污染物生物富集的特性。
该研究提出“亲蛋白提取—高分辨质谱筛查—食物链验证”的系统流程,利用血清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作为“诱饵”,从环境介质中富集潜在污染物,并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评估其在食物链中的放大潜力。研究还指出未来通过建立蛋白亲和数据库,结合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地识别出食物链中的高风险物质,为我国新污染物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持。
该研究得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刘全吉)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8.025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