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薛可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性文章《Trend of owning the intangibl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in cultural consumption within blockchain ecosystems》。
该研究通过对中国区块链平台用户的调查,实证检验了区块链驱动的数字收藏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NFT)如何通过心理机制影响消费者行为。
研究发现,区块链资产的特性——可追溯性、稀缺性、创新性、文化真实性和文化知识——显著增强消费者的心理所有权和文化身份感,进而驱动购买意图。其中,可追溯性和文化真实性是关键驱动力,而心理所有权和文化身份作为核心中介变量,独立且互补地促进了消费决策。
该研究不仅填补了区块链对消费者心理影响的学术空白,还为文化机构提供了实用策略:通过强化数字资产的真实叙事和交互体验,可深化消费者情感连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是Springer Nature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刊物,根据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数据,在“社会科学,跨学科”分区为Q1。
作者: 文创学院 供稿单位: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