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精神照亮后辈追求真理之路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 9月29日,中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660
夏培肃:为中国“芯”甘为人梯 在男性研究者居多的计算机领域,夏培肃女士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很多行业大咖尊称她为“夏先生”。 她曾和冯·诺伊曼在同一所学校深造,却坚持回国,走上了开拓中国计算机技术之路,并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680
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广袤星空 “1964年是父亲特别忙碌的一年,我当时十岁,印象里那一年他几乎没有回家。”10月10日,在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前夕,“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与东南大学师生分享了父亲的故事,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200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初心不改 超越不断 60多年前,当年轻的赵忠贤背起行囊来到北京时,中国的超导研究刚刚起步。如今他年逾八旬,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已跻身世界的前列。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300
谭垦:追蜂人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610
高能物理世界里的“追光者” 10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叶铭汉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这位百岁老人为中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30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扎根麦田助增产 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为促进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190
许琨:为了一粒种子 4年前,我跟许琨有过一面之缘。他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的主任。我知道他2006年从昆明远赴丽江高山植物园,十几年如一日跟高山植物打交道,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 最近,趁着去丽江采访,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360
他离去三年,“科学启明星”依旧闪耀 2010年冬日的一天,阳光洒向北京市海淀区一栋墙体泛黄脱落的老式板楼。16岁的李星煜同10余名中学生有些许紧张,因为他们要拜访住在这里的一位著名科学家。 门一打开,慈祥和蔼的王绶琯侧身迎接他们进屋,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380
王娜:“追赶星光”37年,天山脚下打造观天“神器” 春寒料峭,乌鲁木齐南郊,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大院里,几头“串门”的野马鹿悠闲地啃食着枯草。不远处,望向苍穹的射电望远镜,不时扭转“脖颈”,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又是一年春来到。王娜走在沙沙作响...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490
“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近日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其强大心脏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氢泵叶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团队研制。杨锐因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860
接力“逐日”勇攀登 四代科研工作者、12万多次实验、10余次创造世界纪录……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屡获重大突破,今年4月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世界纪录,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660
“90后”追光者:挑战科学极限 论文被《科学》接收了。收到通知的那一刻,郭相东知道自己3年前的那个决定做对了。 当时,他放弃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高薪职位邀约函,转而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260
煤炭清洁利用的“魔术师” “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得知自己获得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谦虚地说道。 40多年来,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1560
陈成猛:求新求变的“炭”究者 陈成猛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求新求变”,是同事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成猛的一致评价。“他们过奖了,我就是有些‘不安分’。”陈成猛日前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回看陈成猛的履历,他确实不算...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2040
集智攻关 挑战“极”致“目”标 星空下的“极目一号”。 浮空器团队成员在高原上搬运未充气的浮空器。 部分科考队员在“极目一号”浮空器前合影。 在珠峰大本营利用系留气柱进行观测试验。 正在充气的“极目一号”浮空器。 锚泊状态下的“极目...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760
袁承业:把自己做小 把事业做大 袁承业 上海有机所供图 1943年初,东北大学经济系的学生袁承业作了一个决定,退学重新备考化学专业。 半年前,18岁的袁承业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东北大学化学系的保送名额。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业基础,他又参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340
丁健: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 丁健(左二)在实验室工作。上海药物所供图 10月2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研究员丁健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作为我国肿瘤药理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21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让中国高温超导研究跻身国际前列 赵忠贤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超导电性是重大科技前沿,有望为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变革。在人类开展超导研究的百余年中,出现过两次高温超导重大突...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540
张潘:复杂世界的规律探寻者 张潘 受访者供图 初见张潘,他身着白色短袖、浅蓝色牛仔裤,背着黑色双肩包,“80后”的松弛感扑面而来。 张潘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研究员。简单、随性,是他的生活态度,也是对待...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240
张宏:探索细胞里的生命奥秘 张宏在查看实验样品。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张宏,1969年生,安徽黄山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细...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560
永怀归来 9月21日晚,天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著名演员林永健扮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讲述了郭永怀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的重...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250
李菂:对抗本能 7月9日,意大利佩斯卡拉,雷莫·鲁菲尼为李菂(右)颁奖。受访者供图 接受采访时,“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穿着文化衫、大裤衩,光脚趿拉着塑料拖鞋,背着一个土黄色的帆布双肩包。 这与7月初在意大利佩斯卡...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270
郑哲敏留下的“爆炸传奇” 郑哲敏 力学所供图 “我从旧时代走过来,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很简单的想法。”10月2日是两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的百年诞辰。在近期举办的纪念活动上,郑哲敏的人工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2050
谢毓元:一生践行忠恕之道 2003年,谢毓元在实验室。上海药物所供图 纪录片和传记里,他一次次讲述自己从一个化学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出治病救人的药物的经历。终其一生,他都在用行动阐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忠于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100
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 师昌绪(1920—2014),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 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340
蒲吉斌:为“大国重器”披“铠甲” 蒲吉斌(中)与团队研讨技术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工作到后半夜,好不容易躺在折叠床上休息,却根本睡不着。闭上眼睛,脑子里还是涂层研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70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360
肖文交:逐梦新疆这片沃土 肖文交在天山开展野外考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供图 巍巍雪山,茫茫戈壁,新疆艰苦的环境给探索者带来了极大挑战。 对于沉积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来说,这片荒凉外表下蕴含丰富科学宝藏的土地是他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2360
谭贤君:快乐的“地下工作者” 谭贤君 受访者供图 西藏林芝,波密县扎墨公路旁,岗日嘎布山巍峨耸立,山脚下的嘎隆拉隧道如同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缓缓通向曾长期“与世隔绝”的墨脱县。 这里,正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