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定位于生物能源与过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高技术研发机构,2009年7月,获批中央事业法人单位。2020年1月,依托研究所院省市三方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同年12月,依托研究所与研究院筹建的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挂牌,形成 “所、院、室”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青岛能源所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融合、人才引育与成果产出融合、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融合,聚焦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重大创新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努力抢占能源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制高点,在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青岛能源所设有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共4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培养体系。
青岛能源所共有30个科研团队,各类职工、研究生15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及顶尖人才专家1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专家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专家10人,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计划专家109人次。
青岛能源所现建有太阳能光电转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21个省部级平台。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985项,竞争性科研经费38.38亿元。累计发表SCI论文5066篇。累计申请专利2322件,其中发明专利2184件,授权专利1058件。
建所以来,青岛能源所面向世界绿色能源与材料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能源、资源与环境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合成出首例晶体介孔沸石分子筛;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HN材料生物合成实现行业应用与迭代升级;固态电源系统关键技术有力支撑深海应用;二代生物柴油获得产业化推广应用;生物天然气产业化技术与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国内产能实现亿方/年;高通量单细胞检测平台及分析仪实现产业化;梳枝丁戊橡胶新材料创制、合成与应用解决我国高性能合成橡胶“卡脖子”问题;宇航级燃料电池突破高可靠燃料电池堆密封设计与组装关键技术,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燃料电池太空在轨试验。
面向未来,青岛能源所将牢牢抓住双碳战略、能源革命等战略机遇,打造平台、人才、项目、成果等高度集聚、相互协同的国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为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清洁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数据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维吾尔药现代化、可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化学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固体辐射物理、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多语种语音识别、多语种软件开发及电子政务等。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自1978年任务建所以来,始终牢记使命,不断奋发进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我国南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所自进入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基地以来,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为目标,对学科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凝炼,形成了六个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到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和进化。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光电信息技术。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纳米科技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技术的无缝过渡;开发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的电子,离子和带电分子在固体,液体和大分子中的运动方式,来设计新的固体纳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联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方式来设计构造新型计算机;利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和纳米器件制造技术,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开发纳米尺度二维和三维无源或有源的声场,毫米波,红外光波,紫外和X射线的相控发射,接收和成像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结合动物昆虫的复眼等仿生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全息成像,关联存储,模式识别,形成对多个运动目标的闭环监控,这将成为微观医疗设备领域,航空航天,汽车防撞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利用高精度纳米材料生长和工艺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微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提高集成电路产品性能,特别是提高微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 1953 年,由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首批新建研究所之一,现任所长为刘岗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官网,涵盖科研进展、交流合作、招生招聘、学术活动等多方面资讯,展示了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成果、人才等信息。
30个团队产出5000多篇SCI论文,这个效率真是让人佩服
没想到他们在燃料电池领域也有这么重要的突破,连太空应用都搞定了!太强了
看完科研团队的阵容惊到了,这么多高端人才汇集,难怪能做出这么多突破性成果
青岛这个研究所的生物能源研究方向很吸引人,特别是看到他们在二代生物柴油产业化应用上的突破 👍
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博士后流动站,科研氛围应该很好,不知道考核压力大不大
科研压力应该不小,这种级别的研究所要求都很高,但是学习资源和平台绝对是顶级的
山东的科研力量越来越强了,这个研究所建了也就十几年吧,发展真快
看完默默打开了他们官网,想看看有没有实习机会…
30个科研团队1500多人,这规模都快赶上大学了,不过研究方向更专注一些
中科院的研究所果然不一样,光是人才数量就够惊人的😲以前路过时以为就是普通研究所
生物柴油那个项目现在用得如何?感觉很有前景啊
看完介绍手都拍白了!国家科技的发展太需要这样的研究所了
想问下这里招硕士研究生吗?研究方向看起来很前沿
这个所每年都招研究生,具体招生简章在他们官网招生栏目可以看到
这个地方我去参观过,实验室设备真心先进,就是地理位置稍微偏了点
位置在青岛哪个区啊?虽然是偏了点,但是科研环境安静也挺好的 🤔
青岛能源所的科研成果真是让人佩服,看了介绍觉得好牛!特别是在生物能源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