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研究所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研究发现性腺共生菌稳态是影响黄鳝性反转自然发生的重要因素

黄鳝的性反转往往发生在第一次排卵后,性反转过程经历从当年9月到次年6月,甚至更漫长的时间跨度。这个过程中,季节更替、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复杂,导致黄鳝性反转自然发生的外在因素至今尚未阐明。 中国科学院水...
1天前
0270

科研人员提出增强生态系统服务新方法

全球变化深刻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供给。此前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改变对中国各流域生态系统产水量,存在不对称的相互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庆华团队,提出管理人类系统与自然...
3周前
02590

外来物种对我国湖泊生态影响研究获进展

此前,关于外来鱼类在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为匮乏。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物种多样性层面,缺乏从功能特征和系统发育维度开展的综合分析,限制了对本地鱼类多样性丧失机制的深入认识,影响了科学保护政策的制...
3周前
01290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鱼类卵子质量和胚外组织发育新机制

作为卵生动物,鱼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从卵裂期到幼苗期暂时存在的胚外组织,如卵黄合包层,对中内胚层的形成和外包运动至关重要。然而,胚外组织的发育命运是如何被调控的,以及胚外组织中是否存在独立于...
1个月前
04160

研究揭示纤毛虫与哺乳动物的突变率存在强线性相关

纤毛虫是一类多样性极高的原生动物,已描述物种超过8000种。尽管是单细胞生物,但所有纤毛虫都表现出生殖系与体细胞系的分化。其独特之处在于,生殖系与体细胞系共享同一细胞质环境,并且在无性生长过程中二者所...
2个月前
03650

研究揭示沉水植物缓解NH4-N脉冲的关键盖度阈值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促使大量营养物质以短期脉冲形式随雨水或径流汇入水体,引发藻类暴发等系列生态问题。尽管脉冲式和持续式营养输入均可促进藻类暴发,使水质恶化,但在脉冲式输入情景下,生物与非...
3个月前
04890

研究揭示沉水植物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内稳性对其多维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为何有些湖泊能在藻华肆虐后依然保持清澈稳定?一项针对洱海的长期研究揭示:沉水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对磷元素的化学计量内稳性(HP),竟是决定生态系统能否扛住冲击的关键。高多样性...
3个月前
06370

研究创制基因组重构的高抗高产新多倍体

7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团队通过操控倍性变化与生殖方式转换,创制出基因组重构的双三倍体银鲫新群体。研究结合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将双二倍体白鲫的抗疱疹病毒能力与银鲫的有性生殖潜能整合到新多倍体中...
4个月前
04410

科研人员借古诗词探究近1400年长江江豚分布格局演变

了解和量化濒危大型动物的历史分布范围,对于评估其当前生存状况和识别致危因素至关重要,有助于为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历史文献为追踪物种变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研究开拓了...
6个月前
05460

研究人员揭示甲基化修饰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分子机制

鱼类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是水产养殖的威胁之一,因此鱼类病毒病防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阐明鱼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筛选与鉴定调控鱼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靶标基因,可为培育鱼类抗病毒新品种提供候选分子靶...
6个月前
0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