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快速磁重联数值模拟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林隽团队通过二维(2D)与二维半(2.5D)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快速膨胀等离子体驱动下的磁重联过程,揭示了其精细结构和物理机制。 研究人员重点考察了通量堆积型...
1周前
070

研究为天体目标分类提出新型多模态神经网络

在现代天文研究中,由于光谱观测资源有限,大多数天体缺乏光谱数据,制约了对其分类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封海成团队联合郑州大学和意大利专家,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态神经网络模型,融合形态特征与多波段...
2周前
0280

科研人员首次在日冕亮点中发现振荡磁重联现象

日冕亮点广泛分布于太阳日冕层细小辐射增强区域,其典型直径小于30角秒,并由多个微型冕环构成,寿命通常为数小时。尽管日冕亮点体积微小,但这些结构是太阳磁能释放的重要场所。因此,其被学界视为太阳表面的“微...
1个月前
0200

研究利用太阳高分辨率观测数据揭示白光耀斑产生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青年副研究员徐喆及合作者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手段详细解析了一次罕见的C9.3级白光太阳耀斑及其对光球层的影响。这项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白光耀斑产生机制,更为“阿尔芬波”作为能量...
2个月前
0220

科学家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技术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我们孤独吗?这是人类思考的千古难题。1995年发现的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为解答这一难题打开了大门。系外行星研究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课题之一,对理解行星的形成与演化规律乃至认识生命起源具有...
2个月前
0210

科学家揭示新浮磁场引发太阳爆发的关键条件

新浮磁场是驱动太阳爆发的重要物理机制,而科学家对新浮磁场引发太阳爆发的条件尚不明晰。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林隽团队联合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博士沈呈彩团队,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暗条通道”函...
3小时前
0430

研究发现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存在显著分层现象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结构和动力学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locity-resolved Reverberation Mapping of Cha...
12小时前
0350

太阳黑子群倾角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高朋鑫与青年副研究员徐景晨对黑子群倾角与下个太阳活动周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5小时前
0300

云南天文台揭示太阳低层大气中爆发式快磁重联触发机制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Abdullah Zafar与研究员倪蕾、林隽等,通过2.5D高分辨率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等离子体环境中更快的动态Petsch...
3个月前
0760

云南天文台等探测到超新星激波突破信号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居甲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成功捕捉到超新星SN 2024ggi的爆炸激波冲破其外围致密星周物质的壮观瞬间。这一成果深化了科学家对超新星激波爆发物理机制的认识,并为揭示恒星晚期...
3个月前
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