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当国家矿产资源安全遭遇深部探测难题,谁用科技为"为国找矿"使命破局?武汉大学卢海峰教授凭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结构探测、裂隙岩体注浆加固等突破性研究,斩获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他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手握18项专利,以绿色技术支撑新一轮找矿战略,更参与摘得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揭秘青年科技尖兵如何用60余篇论文和地质聚合物新材料,破解资源勘探困局——读懂这份国家点名的硬核实力,你将看清中国找矿的未来引擎。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徐晓瑜、谭佳)日前,自然资源部官网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通报表扬地质找矿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通知》,对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予以表扬,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卢海峰名列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2日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强调“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青年科技人才和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增强“为国找矿”使命感,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取得一批优秀找矿成果。我校卢海峰等46位青年科技人才在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和装备研发、矿产勘查等方面业绩突出,有力支撑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受到了通报表扬。
卢海峰主要从事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结构探测和稳定控制,裂隙岩体注浆加固理论、技术和材料,以及固废基地质聚合物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大仪器项目课题1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等其它科研项目10余项;获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1项,并参与完成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团体标准1项、参编2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8项。
(编辑:肖珊)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