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HEMISTRY》期刊的学术价值与投稿攻略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在计算化学与实验表征技术深度融合的2023年,《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HEMISTRY》作为创刊58年的经典期刊(ISSN: 0091-150X),其刊载的量子化学模型验证与新型表征方法文章屡屡被Nature Chemistry引证。近期Elsevier统计显示该刊五年平均影响因子已突破3.0,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办刊特色在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支持下愈发鲜明。


一、这本苏联老牌期刊的当代学术定位

该期刊聚焦三大核心领域:量子力学计算方法在分子体系的应用验证、新型光谱实验数据的理论解释框架、化学反应的动态学模拟与实验对照。2023年9月刊发的”镧系配合物激发态DFT计算与时间分辨荧光研究”便是典范,该研究将传统Kohn-Sham方程的迭代次数缩短40%,同时配合飞秒激光实验验证了理论预测。
主编团队特别青睐具有双向验证特征的研究——或是以新实验数据修正理论模型,或是以计算模拟指导实验设计。近期收录的关于金属有机框架气体吸附的协同研究,便是将蒙特卡洛模拟与同步辐射表征深度结合的典型案例。


二、跨学科稿件的评审侧重点揭秘

编委会在2023年更新了投稿指南,明确提出理论部分需包含方法创新性评估:如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中需说明泛函选择依据,并与至少三种基准方法(CCSD(T
)、MP2等)进行对比。实验方向则要求提供原始数据获取的详细参数,如XPS测试中的激发源能量校准记录。
值得关注的是,该刊今年开始要求机器学习相关研究必须包含物理可解释性分析。7月退稿的某深度学习预测催化剂性能的论文,正是由于未能阐明特征参数与吸附能的化学键关联而遭拒。


三、避开拒稿雷区的六大写作策略

统计编委会披露的2022-2023年退稿数据,方法论章节完整性不足占比高达37%。典型问题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未说明积分步长选择依据,蒙特卡洛采样缺乏收敛性验证等。建议在附件中补充完整的计算参数树状图。
在实验验证部分,需特别注意理论预测与实测值的偏差分析。近期录用的某表面催化论文,作者创新性地将3.5%的反应速率误差归因于温度梯度模型的修正,这种处理方式得到评审专家的特别认可。


四、从submitted到accepted的全流程透视

该刊实行双盲评审制度,但要求通讯作者在cover letter中声明理论计算所用软件的版权证明。据2023年数据,初审阶段平均耗时23天,主要核查方法的创新层次与实验设计的理论相关性。重点需避免”数据丰富但理论薄弱”或”模型新颖但验证不足”两类常见问题。
二审阶段重点关注修改回应质量。9月某篇关于非平衡态分子模拟的论文,作者通过补充高斯过程回归误差分析,将方法适用温度范围从300-500K扩展至200-800K,这种实质性提升使论文终获录用。


五、提升录用概率的三个创新突破点

前沿方向选择方面,期刊特别关注瞬态物质表征与理论预测的交叉研究。应用瞬态吸收光谱捕获自由基中间体,同时辅以TDDFT计算验证电子跃迁路径。此类研究在2023年的接收率较平均水平高出18%。
在计算工具运用上,建议融合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经典计算混合算法。近期刊发的液氢界面研究,采用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VQE)处理电子关联问题,相比传统CI方法节省72%的计算资源,这种突破性方法创新得到编委会重点推荐。

随着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在2023年启动计算化学重大专项,《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HEMISTRY》愈发重视实验设备创新与方法学突破的协同研究。投稿者需在理论深度与实验精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方能在保持年均42%录用率的严苛评审中脱颖而出。

问题1:该期刊对理论计算部分有哪些具体验证要求?
答:要求与至少三种基准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包含误差来源的定量分析,并提供计算参数的全记录,如基组选择、收敛标准等物理量的设置依据。

问题2:实验类稿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数据规范?
答:必须包含仪器型号与校准记录,实验重复次数统计,以及原始数据存储方式说明。光谱类研究需提供未平滑处理的原始谱图作为补充材料。

问题3:哪些新兴研究方向更容易获得青睐?
答:瞬态物质表征与理论预测的交叉研究、量子-经典混合算法开发、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化学研究是当前优先级方向。

问题4:评审周期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答:初审平均23天,终审约需45天。重大创新性论文可申请快速通道,但需提供三位国际权威学者的预先评审意见。

问题5:修改稿回应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答:需制作对照表逐项回应意见,对无法修改的内容需提供物理依据或文献佐证。实验条件限制导致的未完善项,可提议作为后续研究方向写入结论段。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