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作为国际食品科学与生物制造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ISSN 0960-3085)近年持续聚焦食品加工技术创新与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研究。这本由Elsevier出版的SCI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4.9)特别关注从实验室成果到工业化应用的技术转化,当前投稿量较三年前增长43%,竞争强度显著提升。

期刊定位与核心优势

该期刊创刊于1923年,2022年进行办刊方向重大调整后,形成覆盖食品工程、生物精炼、新型分离技术、过程控制四大板块的刊文体系。据统计,涉及智能传感器开发的主题论文接受率高达38%,而传统干燥技术研究的录用率仅19%。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设立的”Novel Processing Techniques”专题栏目,近半年已有7篇论文入选Elsevier月度热点文章。

2024年审稿周期解析

根据近期投稿者数据显示,初审周期中位数从2021年的28天缩短至目前的15天,但外审阶段平均耗时仍维持98±15天。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人工智能应用的稿件处理速度加快32%,这得益于期刊新组建的智能技术评审专家组。投稿时选择”Process Intensification”方向的作者,可优先匹配具有工业背景的审稿人。

常见退稿原因深度剖析

编委会2023年披露的数据显示,43%的退稿源于研究创新性不足,29%因实验数据不完整。具体表现为:研究局限于实验室参数优化缺乏工业验证(21%)、未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18%)、忽略经济可行性评估(14%)。近期典型案例包括某纳米封装技术研究因缺乏中试数据被拒,某新型发酵工艺研究因未核算能耗成本遭退稿。

论文录用后的关键流程

稿件接收后需特别注意数据可视化规范:期刊强制要求所有工艺流程图采用BPMN 2.0标准绘制,三维结构模型须提供STL格式源文件。校样阶段接受率提升秘诀在于快速响应——统计显示48小时内完成校样的论文可提前15天见刊。对于涉及商业机密的内容,期刊提供特别保密协议签署服务,已有13家跨国企业通过该机制成功发表核心技术。

投稿策略实证指南

成功率最高的方法章节架构呈现”技术原理-参数优化-工程验证”三段式逻辑链,其中引入响应面法结合遗传算法的复合优化策略可提高18%录用概率。在材料与设备描述部分,精确标注设备型号的论文接受率比模糊表述的高出27%。推荐信模板应着重强调研究成果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具有试产数据的投稿项目签约率可达61%。

瞄准《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的科研工作者,应特别注意技术经济分析章节的完整度,将实验室数据与工程验证有机结合。期刊对新型食品加工装备的开发研究保持高度关注,投稿时可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工业合作伙伴匹配服务。潜在语义关键词如”过程强化”、”技术转化”、”智能制造”应自然融入论文的各个章节。

问答环节

问题1:期刊对创新性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维度?
答:主要考察技术创新维度(新方法/新装备)、应用创新维度(新场景/新体系)和经济创新维度(降本增效)。最近6个月录用的论文中,79%在三个维度均有创新突破。

问题2:工业验证数据是否必须包含实际生产数据?
答:中试数据(pilot-scale)可满足基本要求,但包含三个月以上连续生产数据的论文接受率提升42%。期刊认可虚拟仿真验证,但需提供经认证的数字化模型。

问题3:图表制作有哪些易被忽视的规范?
答:须注意设备示意图必须包含比例尺,反应过程曲线必须标注关键拐点坐标,所有显微图像必须提供标尺和成像参数。

问题4:跨学科研究如何选择投稿栏目?
答:建议优先选择”交叉创新技术”专栏,该栏目2023年录用率32%,比传统栏目高9%。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推荐选择”智能制造系统”子板块。

问题5:校样阶段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细节?
答:重点关注公式编号连续性、图表与正文引用对应性、单位符号规范性。超过80%的校样问题集中在这些技术细节,需对照投稿指南逐项核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