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载长寿命聚合物水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一滴水(仅5μL)就能让材料在极高压力下持续超润滑?受蚯蚓分泌黏液实现自我润滑启发,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周峰团队开发出新型聚合物凝胶材料,不仅承载能力创宏观尺度新高,更在生理盐水中浸泡460天仍保持力学稳定。它如何实现自泵送润滑、抗溶胀与裂纹钝化?这项突破或将重塑水润滑关节器械与海洋装备的设计未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聚合物水润滑材料在工程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服役过程中机械变形、失水及润滑介质中力学失稳等问题突出,高承载和长效润滑减摩统一颇具挑战。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峰和麻拴红团队受自然界蚯蚓持续润滑机制启发,开发了一种基于微量润滑剂的聚合物凝胶超润滑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表面可控化学刻蚀、原位褶皱化、激光微加工以及平衡溶胀闭孔等策略,实现了仿生多级结构化超润滑聚合物凝胶材料的制备。该材料能够在高接触压力工况下展现出超低摩擦系数、稳定持久的超润滑寿命且无表面磨损,是迄今为止聚合物凝胶基超润滑材料在宏观尺度所报道的最高承载能力。特别是,在准湿态测试工况下,该材料能够在有限润滑剂 (5 μL)供给下,实现可观的持续润滑。

研究表明,其坚固/持久的超润滑行为主要归因于滑动界面水合效应、静电排斥、润滑层/承载相的力学匹配以及摩擦过程中润滑剂的自泵送特征。研究人员通过自主搭建载荷摩擦机械驱动测试系统,直观展示了该材料机械坚固与持续可靠的超润滑行为。该研究为研制水基超润滑运动部件和医疗设备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worm inspired lubricant self-pumping hydrogel with sustained lubricity at high loading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解决聚合物凝胶材料超高承载和机械鲁棒性超润滑难点基础之上,研究人员将关注点转移到解决材料在苛刻盐离子介质中的长效力学稳定性难题。尽管已报道的大多数聚合物凝胶材料能够实现优异的承载与减摩功能,但其在复杂离子介质中普遍存在溶胀和力学失效问题,摩擦学评价往往以去离子水为润滑介质,这明显与聚合物材料的实际应用工况不符(海水或生理介质),使得相关材料的开发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模型水平。

近日,针对传统高分子凝胶材料盐析力学强化策略中的关键缺点,即盐析结晶区域在离子溶液中发生可逆解析使得力学失稳,研究人员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材料,通过退火结合静电交联晶域-原位盐析、表面水合与网络互穿-基底限域的摩擦裂纹钝化策略,制造出具有超强抗溶胀性和机械鲁棒性的聚合物超润滑凝胶材料。得益于网络内静电交联稳定的结晶域,制备的聚合物凝胶材料显示出超高的疲劳阈值;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浸泡460天后质量溶胀率极低、力学稳定性超强;在高接触应力下经过100K次滑动摩擦循环后,摩擦系数仍保持极低水平。特别是,在使用微米级别粗糙度的不锈钢对偶摩擦过程中,聚合物凝胶材料仍然展现出优异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主要原因是表面水合润滑机制和网络互穿层的应力离域效应能够有效降低接触面剪切应力,基底交联的结晶区承载的同时也能够钝化裂纹,进一步抑制基底层摩擦裂纹扩展,从而确保材料超长的服役周期。动物植入试验表明,该聚合物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可作为坚固的水润滑涂层制造在不同材质关节器械(例如钛合金、不锈钢)表面,实现高效的润滑减摩改性,为新一代自润滑器械的研制提供材料保障。相关研究成果于以Superior Anti-swelling and Durably Lubricious Bio-hydrogels via Robust Crystalline Domains Construction for Diverse Biodevice Coating为题发表在Matter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以及相关单位的合作帮助。

高承载长寿命聚合物水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

仿生多级结构化超润滑聚合物凝胶材料设计与性能评价

高承载长寿命聚合物水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

抗溶胀超润滑聚合物凝胶涂层设计与钛合金表面制造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