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赵法生教授在《哲学研究》刊发学术论文

文章导读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密码,被这段埋藏千年的记载重新破译!赵法生教授在《哲学研究》最新发表论文,揭示出土文献中情感维度的惊天反转:学界长期争论的"理为性"与"气为性"两大模式,或许都遗漏了关键变量——情性本体的奠基作用。通过对《乐记》的人性论重审,郭店楚简与上博简的全新证据链,不仅为早期儒学开辟了"道、性、情、气合一"的新解法,更重构了孔子与孟子之间儒家学派的理论承续脉络。这项国家级核心期刊的学术突破,或将改写我们对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解范式。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赵法生教授在《哲学研究》2025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先秦儒家的情性本体与道德形上学-以<乐记>为中心的考察》的高质量论文。

山东大学赵法生教授在《哲学研究》刊发学术论文

文章认为,学界此前对《乐记》人性论的诠释大致可分为“用理为性”“用气为性”两种模式,但这两种模式均对情与气的意义有所忽视。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出土文献凸显了情在早期儒家人性论中的重要地位,打开了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新视域,为重新理解《乐记》人性论提供了启迪。《乐记》中呈现出以“情性论”为核心的人性论思想形态,这一思想的产生时间与《性自命出》《易传》《中庸》相近,是孔子与孟子之间的儒家学派的主张。《乐记》通过打通天地中气与君子情性来论证礼乐的先天依据与教化功效,建构了早期儒学的情性本体,形成了道、性、情、气合一的道德形上学,塑造了儒家早期情性本体论的典型形态,对后世儒家人性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哲学研究》是中国国家级哲学理论刊物,是中文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之一。1955年3月创刊。本刊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理论刊物。它发表哲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探讨,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还发表对哲学研究的方向、状况的评论,以及严肃负责的书评、札记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社会科学、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关系、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科学、技术与社会、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高校哲学教学、科研体制改革问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