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吴亚林教授团队揭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疗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近日,眼科研究所吴亚林教授团队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AMD)治疗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Long-term senolytic therapy with Dasatinib and Quercetin alleviates lipofuscin-dependent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mice”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该研究深入探讨了抗衰老药物达沙替尼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在视觉循环紊乱诱导的视网膜退化中的治疗效果及其潜在机制,为干性AMD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有望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厦门大学 吴亚林教授团队揭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疗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域导致渐进性视力丧失的疾病,是55岁以上人群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干性AMD是AMD的主要类型,占AMD患者总数的85%以上。迄今为止,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视觉循环是视觉形成的基础,其紊乱会促进脂褐素堆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引起RPE细胞死亡,进而诱导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最终导致干性AMD的发生。

该研究指出,长期抗衰老疗法(达沙替尼和槲皮素)有望通过双重机制缓解干性AMD的进展。一方面,它能够清除衰老的RPE细胞,进而恢复视网膜的微环境稳态,减缓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退化;另一方面,它通过激活质子泵V-ATPase的表达,提升RPE细胞的溶酶体功能,从而延缓脂褐素的聚集。该项研究为开发新的干性AMD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

厦门大学 吴亚林教授团队揭示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疗法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博,通讯作者为吴亚林教授。吴亚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视网膜黄斑变性机制与治疗的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 Biol Chem、Redox Biol、Cell Mol Biol Lett、Free Radic Biol Med、PNAS、Biochem 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J Am Chem Soc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并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眼科学会奖等。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231725002290?via%3Dihub

(医学院)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