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卫星获得高精度宇宙线硼元素能谱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知道,宇宙中神秘的“硬化”现象竟藏在硼元素的能谱里?“悟空”号卫星凭借卓越的探测能力,在10 GeV/n到8 TeV/n范围内首次捕捉到硼宇宙线在182 GeV/n附近的能谱硬化,显著度高达8倍标准差。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硼由碳、氧与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理论,更揭示其硬化程度是质子和氦核的两倍,为宇宙线传播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关键证据。中国科学家联合国际团队,用硬核数据揭开宇宙射线旅程背后的秘密,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卫星获得高精度宇宙线硼元素能谱

近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在高能宇宙线能谱测量方面取得进展,获得了宇宙射线硼元素在10 GeV/n–8 TeV/n微分通量谱,首次发现了182 GeV/n附近能谱“硬化”的现象。

悟空”号具有覆盖能段宽、能量测量准、粒子鉴别能力强等技术优势,比此前的空间实验观测能区拓宽了一倍以上。位于悟空号最顶端的塑料闪烁体探测阵列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塑料闪烁体探测阵列的电荷分辨达到国际同类探测器的先进水平,是“悟空”号实现宇宙射线核素鉴别的核心探测器。

该研究基于“悟空”号,以8倍标准差显著度观测到硼元素能谱在182 GeV/n附近发生硬化的现象。研究还发现,硼元素能谱的变硬程度约为初级宇宙线质子和氦核的两倍,同时与硼碳、硼氧比例的硬化程度自洽。这一测量结果符合宇宙线硼元素是由碳、氧等初级宇宙射线与星际物质发生碎裂反应而产生的理论。

上述研究为探讨宇宙线传播过程提供了证据,并对修正现有宇宙线传播模型具有科学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该工作由近代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意大利格兰萨索科学研究所和瑞士日内瓦大学联合完成。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