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极亮X射线脉冲星或不是具有长周期活动快速射电暴的起源体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快速射电暴(FRBs)是毫秒级强烈射电信号,其在射电波段辐射的能量相当于太阳一天甚至一年释放的总能量。然而,FRB的起源目前尚不明晰。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员王娜团队联合紫金山天文台、广州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澳大利亚Parkes射电望远镜,对八个脉冲极亮X射线源(PULXs)开展深度观测,以探索它们是否是FRB“发源地”。

PULX是以中子星为致密天体的极亮X射线源,其X射线光度显著超过中子星Eddington极限,这暗示其存在超Eddington吸积过程。在这种极端物理环境中,尤其是在剧烈的吸积爆发期间,或具备产生FRB条件。为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对八个PULXs进行高灵敏度射电观测,并尽可能覆盖不同轨道相位。研究采用单脉冲搜索和周期性搜索相结合的策略,在0–5000pc cm⁻³色散量范围内进行系统搜索。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均未探测到明显的射电脉冲信号。

研究表明,在PULX系统中,即使存在类FRB活动,其频次也极低,或者可能由于强吸积风与磁化环境的影响,使得信号难以逃逸或朝向地球传播。进一步,研究人员计算了每个目标的射电流量密度上限,提出了对现有PULX–FRB模型的严格观测约束。

这一研究为探索不同类型双星系统中FRB产生的可能性提供了观测依据,并有力限制了FRB“双星起源”假说,拓展了FRB起源研究边界。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研究揭示极亮X射线脉冲星或不是具有长周期活动快速射电暴的起源体

流量密度与脉冲宽度的参数空间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