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气温飙升如何悄悄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污染治理为何在不同地区效果大相径庭?武汉大学武文杰课题组在《环境经济学与管理》发表两项重磅研究,首次揭示气候冲击通过家庭照护行为影响儿童认知的传导机制,并破解区位型环保政策对生产率的差异化作用。从企业转型到弱势群体保护,研究填补了“气候—家庭—能力”链的实证空白,为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儿童政策优化提供关键依据。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城设轩)近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文杰课题组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发表了两篇气候适应性区域科学研究论文。
在“The geography of pollution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文章中,武文杰课题组聚焦区位导向型污染规制在微观层面的生产率效应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突破了传统政策评估对平均效应的依赖,揭示了区位导向型环境规制在资源重组、企业退出和地区结构转型中的异质性影响,为理解差异化环境治理如何塑造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实证支撑(武文杰为通讯作者)。
在“Effects of temperature exposures on early childhoo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home environment”文章中,武文杰课题组围绕气候变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开展了开创性研究,关注气温波动如何通过家庭环境作用机制影响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识别了气候冲击通过照护行为、物质投入等家庭行为传导至儿童能力形成的动态过程,填补了发展经济学中“气候—家庭—能力”机制识别的研究空白。研究成果为应对气候风险、优化儿童发展政策提供了面向弱势群体的实证依据与政策启示(武文杰为第一作者)。
上述研究得到武文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论文1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em.2025.103134
论文2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em.2025.103162
(编辑:赵冀帆)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