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间冰期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间冰期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最近2Ma东亚季风快速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4949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间冰期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更新世间冰期亚轨道-千年尺度季风变率(Suborbital- and millennial-scale monsoon variability during Pleistocene interglacials)”为题,于2025年6月2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26353122。

  探究过去温暖期气候突变的特征和机理,是预估未来变化趋势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前提。冰芯和海洋沉积记录了冰期时段显著的气候快速变化,然而,温暖间冰期气候突变的演化特征与机理鲜有报道。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在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的渭河盆地,通过环境钻探获取了512米高质量岩芯,利用粘土含量变化重建了最近2Ma季风降水影响的湖面波动,发现在更新世温暖间冰期东亚季风波动剧烈(图)。结合数值模拟,揭示了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受两半球低纬夏季太阳辐射极大值变化驱动,北半球夏季辐射高值可直接影响海陆热力差异增强夏季风,而南半球夏季辐射则通过影响跨赤道的潜热和水汽输送强化夏季风。

  该研究通过对比深海氧同位素阶段11(MIS11)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认为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干扰,当前温暖期至少还会持续1.2万年,但季风强度将在2千年后显著减弱,伴随着极端干旱事件发生,为预测未来更为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