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我国学者在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结构变异对籽粒重量的影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2A20475、U1704232、31471525)的持续资助下,河南农业大学殷冬梅教授团队绘制了“野生花生-栽培花生泛基因组图谱”,揭示了基因组结构变异调控花生籽粒大小和重量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Pangenome analysis reveals structural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seed size and weight traits in peanut”为题,于2025年4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5-02170-w。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油料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约十六世纪传入中国。花生种子富含油脂和蛋白质,其大小与重量等性状是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花生基因组的高度复杂性和异源四倍体特性,与产量等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结构变异(SVs)尚未得到系统解析。

  该研究聚焦花生栽培种遗传驯化与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等重要科学问题,分析了涵盖多个花生区系的269份不同籽粒大小的花生品种。从中选出了8个代表性种质进行高质量花生泛基因组图谱解析。利用SV-GWAS分析,该研究挖掘出1335个与驯化相关和190个与籽粒大小和重量相关的位点,发现了调控籽粒大小的关键基因AhCKX6AhARF2-2,并解析了其调控花生种子大小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揭示了花生从野生种到栽培种的演化过程,阐明了不同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解析了花生野生近缘种中的有益遗传变异,为高产优质的花生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