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细菌复杂鞭毛马达结构的新组分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细菌如何驱动鞭毛高速旋转?中科院联合耶鲁团队在《PNAS》发表突破性发现:首次捕捉到鞭毛马达核心结构的神秘新组分!研究人员在空肠弯曲杆菌中鉴定出FlgX蛋白——它竟颠覆认知地稳定着定子环结构,更揭示四聚体PilZ家族的全新功能分化。这项研究不仅破解了胞质侧支架蛋白缺失的进化谜题,更意外发现连接FlgX的未知球形结构,为理解生物旋转机器的精密组装打开全新窗口!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研究揭示细菌复杂鞭毛马达结构的新组分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高贝乐团队联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Jun Liu团队,揭示了细菌复杂鞭毛马达结构的新组分,丰富了关于定子-转子相互作用复杂性的认知。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Tetrameric PilZ protein stabilizes stator ring in complex flagellar motor and is required for motility in Campylobacter jejuni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细菌鞭毛马达是首个被发现的生物旋转机器。它的驱动力由定子单元MotAB通过消耗离子动力势提供。MotAB的同源蛋白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生命过程,因此研究鞭毛马达有助于深化科学家对这类旋转复合体的理解。在鞭毛马达“齿轮传动”模型中,定子作为小型的主动齿轮驱动大型被动齿轮转子的旋转。有研究发现,在模式物种E. coliS. enterica以外的较多物种中存在额外的周质支架蛋白。这些蛋白能够稳定并形成更宽的定子环以产生更大的扭矩。目前,尚无报道表明胞质侧存在能够与定子形成稳定复合物的支架蛋白。

该研究发现,位于胞质侧的FlgX蛋白构成空肠弯曲杆菌复杂鞭毛马达结构的新组分,能够与MotA的胞质部分相互作用并稳定马达中的定子环。结构分析显示,FlgX属于四聚体PilZ家族,与其他作为c-di-GMP受体的PilZ家族蛋白不同。研究显示,FlgX不具备c-di-GMP结合能力,表明其在空肠弯曲杆菌中独立于c-di-GMP的调控而发挥功能,代表了PilZ超家族新的功能分化。同时,研究在胞质侧发现了新的球形密度结构。该结构将两个FlgX连接在一起,但蛋白组分尚不清晰。FlgX或定子单元的缺失均导致周质空间中FliL环和笼状结构的不完整,表明FlgX-定子复合体的组装或早于FliL环和笼状结构的形成。对弯曲菌门的进化分析显示,FlgX与该门祖先的F3趋化系统绑定出现,表明FlgX可能是从该门的共同祖先中进化而来。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