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式开工建设
文章导读
你知道人类已能用激光捕捉百亿亿分之一秒内的电子运动吗?1月10日,中国首座国家级阿秒激光设施在东莞破土动工,这项由中科院打造的尖端工程将建造10条束线+22个终端的超快观测平台,用堪比"电子显微镜"的阿秒脉冲,揭穿电子在原子内部瞬息万变的秘密——这个持续5年的国家战略工程,不仅能让科学家看清比光速更极限的微观世界,更可能颠覆量子计算、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医药的研发范式。当全世界还在凝视原子时,我们已让目光穿越到更迅捷的电子层面:利用0.3纳米级的瞬时光束拍摄"电子动作电影",这或许就是下个世纪科技革命的火种。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1月1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工。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建设,共布局10条束线和22个应用终端。本次开工建设的6条束线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负责,另外4条束线将在陕西西安建设,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
该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具有阿秒时间分辨能力和高度时空相干性特征的综合性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设施,从而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与操控,深入探索物质状态的演化规律,有望为我国在物质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阿秒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短时间尺度,1阿秒仅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10-18秒)。1秒钟时间内,光可以穿越30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圈半。然而,在1阿秒的时间内,光的传播距离仅为原子的大小(约0.3纳米),相当于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范围。阿秒激光的出现,使得观测电子的运动成为现实,是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阿秒激光像一台“超高速摄像机”,用于捕捉运动极快的电子的“动态影像”,记录它们的运动及其所决定的量子特性、磁性变化、化学反应和材料相变等现象。阿秒激光为研究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医学等学科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有望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领域催生新突破,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意义。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