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弓激波位置变化及物理机制获揭示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金星弓激波的千年谜团终被破解!中科院团队联合南京高校,首次揭开了这颗"地狱行星"磁场护盾的位移密码。传统认知中,太阳风动压和磁场强度主导激波位置的定律被彻底推翻——金星弓激波竟由太阳辐射通量与磁声马赫数(太阳风速度与磁场强度的关键比值)精准操控!通过金星快车实测与磁流体模拟双重验证,团队发现激波尺度随太阳辐射线性变化,更在磁云撞击时捕捉到超低马赫数下的惊人扩张现象。这项发表于顶级期刊的突破不仅重塑行星物理认知,更构建出首个预测模型,为深空探测器穿越金星致命太阳风提供生存指南!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金星弓激波位置变化及物理机制获揭示

金星等离子体环境为探索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如无碰撞弓激波的形成与变化。当磁声速太阳风被金星电离层阻挡并随后减速到亚磁声速度时,便形成一个弓激波。磁流体力学理论提出,无碰撞弓激波是朝向太阳传播并停留在太阳风中的快磁声波。因此,弓激波的位置取决于磁声马赫数。尽管磁声马赫数具有重要意义,但考虑到太阳活动和行星际磁场的作用,弓激波的变化较为复杂。

为厘清弓激波的位置变化及物理机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特别研究助理徐麒团队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王明,利用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风条件对金星弓激波位置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金星的弓激波形状和位置受太阳辐射通量与太阳风磁声马赫数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杂志》(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进一步,该团队利用金星快车的观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发现,金星弓激波的空间尺度随磁声马赫数呈非线性变化并与太阳辐射通量呈线性相关,但除行星际磁场和激波法线之间的夹角外,弓激波位置与行星际磁场强度、方向及太阳风动压没有明显相关性。基于上述发现,该团队建立了金星弓激波位型随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磁声马赫数变化的经验模型。这一模型阐明了平静太阳风条件下弓激波的变化行为,揭示了磁云撞击金星期间在极低的磁声马赫数条件下扩展的弓激波位置。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空间物理学》(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上。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12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