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系统所等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 助力患者重建味觉功能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味觉是最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能够帮助人类鉴别食物的营养价值与潜在毒性,从而选择合适的食物以满足能量与营养需求,并避免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味觉对人类的生存与进化至关重要。舌癌是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舌癌病灶直接侵犯舌头的味觉感受区域,而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可能损伤口腔组织。研究发现,游离组织皮瓣修复重建舌癌术造成的组织缺损,使得患者味觉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味觉功能,影响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当前,对于味觉失能缺少有效的临床干预治疗手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周志涛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杨驰团队,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这一界面使皮肤能够感知“味觉”,帮助舌癌患者等舌瓣重建术后味觉失能患者重建味觉功能。10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Gustatory interface for 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taste decoding in patients with tongue cancer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团队开发了味觉神经界面。科研人员基于高密度、高贴服柔性舌电界面实现了安全无创、高时空分辨率的电生理记录,揭示了与味觉感知相关的电生理信号。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舌电生理信号图谱,解析舌癌病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真实与重建舌瓣部位的电生理图谱及其时空演变过程,实现舌癌术前的病灶定位与术后结构恢复的监测。进一步,结合脑机接口技术,研究通过双模态电生理特征融合算法实现跨被试、高准确率与高鲁棒的味觉解码。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等的支持。

上海微系统所等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 助力患者重建味觉功能

舌癌患者重建舌瓣味觉解码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