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校在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全球变暖对于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热通量反馈的影响,并给出明确的机制解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以“Weakened large-scale surface heat flux feedback at midlatitudes under global warming”(气候变暖下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热通量反馈的减弱)为题在线报道了该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学校在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1:全球变暖下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热通量反馈的减弱。a-cg代表工业革命前海表面热通量反馈以及各分量的强度,d-fh代表海表面热通量反馈强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的变化。

海表面热通量反馈是海气相互作用中的关键过程,对于局地海表面温度异常的强度和持续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同时也对全球经向翻转环流、主要气候模态等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s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多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热通量反馈对于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下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热通量反馈强度显著减弱,其减弱程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降幅可50%(图1)。这主要归因于全球变暖下海气边界层稳定性增强,削弱了海表面温度异常导致的海气热力不平衡。进一步研究表明,海表面热通量反馈强度的减弱会导致中纬度大尺度海表面温度方差增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校在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王治桥(左)与导师荆钊在讨论

上述研究工作对于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由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未来海洋学院第四期学员王治桥为第一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教授荆钊为通讯作者,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宋丰飞共同完成。

通讯员:侯霞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4394-9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