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的今天,电子工程领域的学术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学术地位。作为日本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师学会(IEICE)旗下的快速发表期刊,它以其高效的审稿周期和严格的学术标准,成为亚太地区电子工程学者首选的发表平台之一。
期刊特色与影响力分析
《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最显著的特点是”快速发表”机制。从投稿到在线发表的平均周期仅为8-10周,这远快于大多数SCI期刊。期刊覆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设计、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信号处理等电子工程前沿领域。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该期刊的影响因子稳定在1.8左右,在电子工程类期刊中处于中上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期刊对亚太地区作者非常友好。据统计,2025年1-6月间发表的论文中,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投稿占比超过60%。期刊采用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式,但相比欧美同类期刊,其版面费相对较低,这对科研经费有限的青年学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投稿前的准备工作
在向《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投稿前,作者需要特别注意论文的创新性要求。该期刊虽然审稿速度快,但对技术新颖性的要求并不低。建议作者在Introduction部分明确说明与已有工作的区别和进步之处。2025年该期刊新增了”技术亮点”栏目,要求作者用不超过200字概括研究的核心创新点。
格式要求方面,期刊提供了详细的LaTeX模板,强烈建议投稿者使用。图表质量也是审稿重点,分辨率需达到600dpi以上。近期有多位审稿人反映,来自中国的投稿常因英语表达问题被要求修改,建议非英语母语作者在投稿前寻求专业润色服务。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起期刊开始接受视频摘要(Video Abstract)作为补充材料,这为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提供了新途径。
审稿流程与回复策略
《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采用单盲审稿制度,通常由2-3位审稿人参与评审。2025年的新变化是引入了”快速拒稿”机制,明显不符合期刊范围的投稿将在1-2周内收到拒稿通知,这大大节省了作者的时间。对于进入正式评审的稿件,第一轮审稿意见通常在4-6周内返回。
面对修改要求时,建议作者逐条回复审稿意见,即使是不采纳的建议也要说明理由。数据显示,2025年有修改机会的稿件最终录用率高达75%。特别提醒中国作者注意,该期刊对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核查非常严格,近期已发生数起因数据问题被撤稿的案例。如果收到”Major Revision”意见,建议在2个月内完成修改并重新提交,超过这个时限可能需要重新评审。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对论文长度有何限制?
答:期刊要求正文不超过6页(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采用双栏排版。参考文献建议控制在15-20篇,其中近5年的文献应占一定比例。超出页数限制的论文需额外支付费用。
问题2:如何提高在该期刊的投稿成功率?
答: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1) 确保研究具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点;2) 实验数据完整可靠;3) 论文英语表达流畅。数据显示,2025年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投稿录用率超过80%。适当引用该期刊近期发表的类似主题论文也会对评审产生积极影响。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