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绘制非人灵长类多器官衰老分子图谱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身体衰老竟是“器官内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团队揭秘:猕猴30个器官衰老速度大不相同,胸腺、脾脏等12个器官率先“老化”,而大脑、肝脏却慢条斯理。研究首次绘制覆盖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的多维衰老图谱,发现“翻译效率”下降是快衰老器官的共同特征,为抗衰干预提供全新靶点。更关键的是,这一模式与人类高度相似,真正搭建起通向人类衰老研究的桥梁。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身体器官如何衰老?器官衰老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其分子基础又是什么?这些基础性问题是认识衰老规律和应对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猕猴在生理、代谢、衰老表型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极具价值的非人灵长类研究模型。然而,关于非人灵长类多组织器官自然衰老过程的多组学基线数据仍较为有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联合绘制了一个涵盖猕猴所有主要器官系统、覆盖多个分子维度的自然衰老基线图谱,并揭示了器官衰老呈显著异步等重要分子特征,为理解非人灵长类以及人类的器官衰老模式和可能机制提供了研究和认识框架。

研究基于173岁—27岁的雌性猕猴,系统采集了包括大脑、心血管、免疫系统、生殖系统、肝肾、皮肤及多段消化道在内的30个主要器官样本测定分析了其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三种不同分子维度的组学数据。结果发现,猕猴各器官的衰老进程具有高度异步性:胸腺、脾脏、胃肠道、脂肪、肾脏、卵巢等12个器官衰老速度较快;而大脑、肌肉、肝脏、皮肤、肾上腺等11个器官衰老相对缓慢。这一差异不仅存在于分子水平,也通过检测部分代表性组织样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老化标志物得到证实。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衰老并非匀速,一些器官可能率先发生老化,从而影响整体衰老状态。

研究还进一步揭示了导致器官衰老差异的关键分子特征。快衰老器官中,mRNA的“翻译效率”随年龄明显下降,而慢衰老器官中则较为稳定。翻译效率是细胞将mRNA转化为蛋白质的能力,是维持组织功能的核心过程。上述发现提示,翻译效率下降可能是导致器官衰老不同步的重要分子基础,为未来的抗衰干预提供新的切入点。跨物种比较分析进一步显示,猕猴与人类在衰老过程中均存在炎症水平显著增加等关键分子变化特征,凸显了猕猴作为人类衰老研究模型的重要价值。

该研究整合多个维度系统,描绘总结了猕猴主要组织器官自然衰老过程的分子变化模式和规律,揭示翻译效率下降可能是器官衰老异步的关键因素,为理解器官是否会同步衰老器官衰老为什么不同步提供了新认识,也为人类衰老研究建立了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多器官衰老基线和参照系。

相关研究成果以A multi-omics molecular landscape of 30 tissues in aging female rhesus macaques为题,发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研究绘制非人灵长类多器官衰老分子图谱

研究绘制非人灵长类多器官衰老分子图谱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2 条评论

  • 牛牛の小画家
    牛牛の小画家 游客

    吃瓜群众表示:原来器官也有“快慢班”?😂

    河南省郑州市
    回复
  • 大白鲨
    大白鲨 游客

    猕猴衰老研究太硬核了,翻译效率这个点真是新思路!

    未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