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红树林树干甲烷排放可抵消碳汇效益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文章导读
红树林是“蓝碳英雄”还是被高估的气候解决方案?最新研究发现,这些沿海卫士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树干竟悄然释放大量甲烷——一种强效温室气体。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团队首次揭示,全球红树林树干每年排放约730.6 Gg甲烷,可抵消近17%的碳埋藏效益;若计入土壤排放,总抵消率高达27.5%。这意味着仅靠沉积碳评估蓝碳价值可能严重失真。这项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研究,颠覆了我们对红树林碳汇能力的认知,为全球碳核算提供了关键修正依据。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红树林作为典型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能够高效吸收并固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而,红树林生态系统同时也会释放温室气体甲烷,这可能会削弱其实际气候增益效应。长期以来,研究者主要关注来自土壤和水面的甲烷排放。红树林树干是否作为潜在的甲烷排放通道,以及这一通道在全球碳汇核算中的贡献,目前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团队,基于全球尺度的红树林树干甲烷排放监测与模型推算,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红树林树干甲烷排放数据库。

该研究整合了我国红树林多点长期原位监测数据、全球文献数据集以及机器学习模型,对树干甲烷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碳汇抵消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红树林树干是一个重要但此前被低估的甲烷排放通道,其排放量与土壤甲烷排放呈强相关关系。这说明树干甲烷主要源自土壤中微生物的产甲烷过程,并通过树体通气组织向上输送。

实地测量和同位素证据进一步显示,树干甲烷排放沿垂直方向呈递减模式,树干基部排放最为强烈。全球尺度上,研究估算红树林树干每年释放约730.6 Gg甲烷,可抵消约16.9%的红树林沉积碳埋藏量。若与土壤甲烷排放同时考虑,甲烷排放将抵消红树林蓝碳固存约27.5%。这一结果表明,仅以沉积碳埋藏量评估蓝碳潜力或高估其气候减排效益。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研究显示红树林树干甲烷排放可抵消碳汇效益

全球红树林树干与土壤界面甲烷排放量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2 条评论

  • 幻音铃
    幻音铃 读者

    所以之前对蓝碳效益的评估可能都过于乐观了

    浙江省绍兴市
    回复
  • 沉默的炸弹
    沉默的炸弹 读者

    这个研究结果挺颠覆认知的,原来红树林也会排放这么多甲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