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全球水危机下,传统净水技术为何总在效率与持久性间妥协?东南大学汪勇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的颠覆性研究给出了破局方案!他们创新地将超薄亚胺型有机框架(TbPa)与纳米氧化亚铜团簇耦合,打造出通量高达16000 LHM·bar⁻¹的“超级净水膜”。此膜5秒内实现99.999%细菌灭活,98.6%通量恢复率彻底解决生物膜污染难题,更在10次循环中性能稳如磐石。这项突破不仅为高效水消毒树立新标杆,更为全球水资源短缺困局提供了中国科学家给出的硬核答案。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汪勇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

(通讯员 汪勇)近日,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汪勇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标题为Coupling Cu2O clusters and imine-linked COFs on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fast and robust water sterilization(《耦合氧化亚铜和亚胺型共价有机框架的高效快速杀菌净水膜材料》)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超薄亚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bPa)和Cu2O团簇的新型抗菌膜设计策略,显著提升了水处理膜的杀菌效率和抗污染性能。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和微生物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兼具高通量和抗菌能力的先进膜材料成为提升消毒效率、实现可持续水处理关键路径。研究团队在聚醚砜膜表面依次沉积了超薄TbPa纳米级Cu2O团簇。所得复合膜展现出优异的水渗透性,通量约达16000 LHM·bar-1Cu2O团簇的锚定提升TbPa层内的电子传输效率,从而增强了活性氧的生成能力;这一优化显著提升了膜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膜可以实现5个对数级细菌灭活并可达到98%以上的生物膜去除率。此外,该膜在应对细菌污染引起的通量损失方面表现出色,通量恢复率超过98.6%,并在10个循环周期内保持稳定运行。该研究为开发高效抗菌膜提供了一种全新策略,并为实现温和条件下的水消毒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汪勇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骆诗佳为第一作者,东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E0112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438005)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416-6

供稿:能源与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唐瑭 审核:李小男)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