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程管理领域,《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以下简称EMJ)作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期刊,始终是学者们争相发表研究成果的首选平台。2025年最新发布的JCR影响因子显示,EMJ以5.8的高分继续领跑工程管理类期刊榜单。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期刊的学术定位、审稿流程和投稿技巧,助力研究者突破发表瓶颈。
EMJ的学术定位与特色专栏
作为美国工程管理学会(ASEM)的官方出版物,EMJ创刊于1989年,专注于发表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研究。期刊特别青睐具有跨学科特征的创新研究,尤其在智能制造系统优化、可持续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等前沿领域。2025年新增的”AI驱动的项目管理”专栏,已累计收录23篇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工程管理难题的突破性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EMJ对研究方法论有着严格标准。实证研究需包含不少于200组有效数据,案例研究要求覆盖3个以上典型企业。近期刊载的关于BIM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的纵向研究(2025年第2期),因其长达5年的追踪数据和多维度分析模型,被主编列为年度最佳论文范例。
审稿流程的三大关键环节
EMJ实行三重盲审制度,平均审稿周期为14周。202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初审通过率仅为28%,但进入外审阶段的论文最终录用率可达65%。技术编辑初审会重点核查论文与期刊主题的契合度,近期拒稿的主因包括:研究问题缺乏工程管理特异性(占42%)、方法论描述不完整(占31%)。
外审阶段特别关注理论贡献的显著性。2025年3月刊发的”区块链在工程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因其提出的”智能合约成熟度模型”被审稿人誉为”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建议投稿者在讨论部分明确标注理论创新点,并用量化指标说明实践价值。近期成功案例显示,包含经济效益测算(如ROI提升12.7%)的论文更易获得青睐。
提升录用率的五大投稿策略
文献综述需涵盖近三年EMJ刊发的相关论文。2025年热点包括:数字孪生(出现频次同比增长210%)、碳中和工程(增长178%)。研究设计应体现工程管理特色,如某篇采用系统动力学模拟基础设施维护决策的论文,因创新性地引入蒙特卡洛模拟而快速过审。
在格式规范方面,EMJ自2025年起要求所有图表必须通过Visio或MATLAB生成矢量图。参考文献中近五年文献占比不得低于40%,且需包含至少3篇该期刊的引用。语言表达上,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方法论部分建议采用”本研究采用…”的客观表述。据统计,聘请专业学术英语润色服务的稿件,初审通过率可提升19个百分点。
问题1:EMJ对实证研究的样本量有何具体要求?
答:根据2025年最新投稿指南,问卷调查类研究需满足有效样本≥200且信效度检验完整,案例研究要求深度访谈≥15人或对比分析≥3个典型案例,实验研究则需包含≥30次有效重复试验。
问题2:如何判断论文主题是否符合EMJ的收录范围?
答:建议对照期刊官网公布的2025年优先主题清单,当前重点包括:工程数字化转型(占收录量35%)、可持续基础设施(28%)、智能项目管理(22%)。研究问题必须明确解决工程管理领域的决策优化或效率提升问题。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