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随着全球昆虫学研究热潮的持续升温,作为领域内顶级期刊的《ENTOMOLOGIA GENERALIS》影响力指数再创新高。这本由德国Schweizerbart出版社发行的SCI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已突破3.5,成为昆虫生态学、行为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者争相投稿的学术高地。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
创刊于1976年的《ENTOMOLOGIA GENERALIS》,始终保持着对基础昆虫学研究的专注。与《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等综述期刊不同,该刊更侧重原创性研究论文,尤其欢迎采用分子生物学、化学生态学等新兴技术解决经典问题的突破性成果。2025年期刊数据显示,中国学者投稿量占比已达38%,但录用率仅为12%,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编委会由来自15个国家的42位顶尖昆虫学家组成,其中包含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主编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的Monika Hilker教授在最新社论中强调,2025年将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对昆虫种群影响的长期观测研究,以及昆虫-微生物共生机制等前沿方向。这种明确的选题导向,为投稿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投稿流程与格式规范
该刊采用Editorial Manager系统进行全流程在线处理。2025年新修订的投稿指南要求:研究论文不超过8000词,须包含200字结构化摘要(背景、方法、结果、结论四段式);图表总数限制在8个以内;参考文献建议控制在50条以内,近五年文献占比需超过4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2025年第二季度起,所有分子生物学数据必须上传至NCBI等公共数据库后方可送审。
审稿周期通常为8-12周,但据统计,约65%的稿件会在初审阶段因格式不符被直接退回。常见退稿原因包括:研究方法描述不充分(尤其野外采样点GPS坐标缺失)、统计分析方法交代不清、讨论部分未能与最新3年文献充分对话等。建议投稿前至少邀请两位同行进行预审,重点检查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
成功投稿的五大策略
基于对2025年已发表论文的分析,成功投稿存在明显规律。跨学科研究更受青睐,如结合基因组学与传统分类学解决物种界定问题的论文录用率高达28%。长期数据集(≥5年)的研究优势显著,某篇关于温带森林昆虫物候变化的10年追踪研究,从投稿到接收仅用49天。第三,负结果(negative results)只要具有方法论创新,同样可能被接受,如2025年第三期发表的昆虫抗药性基因筛查阴性结果论文。
语言表达方面,非英语母语作者需特别注意时态一致性(方法用过去时,结论用现在时)和术语准确性。期刊合作的英文润色服务收费高达€350/篇,建议提前通过Elsevier等平台进行专业润色。回复审稿意见时务必逐条回应,对争议问题可引用2-3篇最新文献支持己方观点,这能使修改稿录用概率提升40%以上。
问题1:如何判断研究成果是否适合投稿《ENTOMOLOGIA GENERALIS》?
答:可从三个维度评估:1)研究时间跨度(≥3年的数据更受青睐);2)方法创新性(需超越常规PCR、测序等基础技术);3)理论意义(应能修正或补充现有昆虫学理论框架)。建议优先选择能同时满足两个以上维度的研究成果投稿。
问题2:该期刊对负结果论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需满足:1)实验设计具有统计学效力(如功率分析证明样本量充足);2)使用的方法学具有创新价值;3)能合理解释阴性结果的理论意义(如证伪某假说或揭示新的研究方向)。单纯的阴性数据而无方法学贡献的论文仍不符合要求。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