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呼吸医学领域,《ERJ OPEN RESEARCH》作为欧洲呼吸学会(ERS)旗下开放获取期刊,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者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该刊年投稿量突破1800篇,接受率维持在25%-30%之间,较传统订阅期刊更注重方法学创新与临床转化价值。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作为ERJ系列中的开放获取姊妹刊,《ERJ OPEN RESEARCH》采用钻石开放获取模式(作者读者均无需付费),2025年影响因子预计达4.8。其特色专栏”呼吸医学新视界”特别欢迎跨学科研究,如近期刊载的《人工智能辅助间质性肺病早期诊断》便引发学界广泛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期刊对阴性结果与重复性研究持开放态度,只要实验设计严谨且具有教学价值,这类论文同样可能获得刊发机会。
编委会构成体现国际化特征,47位编辑来自23个国家,其中30%为40岁以下青年学者。这种结构使期刊对新兴研究方向保持高度敏感,2025年新增的”气候与呼吸健康”专题就是典型案例。投稿前建议仔细研究近三年高频关键词,目前”肺部微生物组”、”远程肺功能监测”等方向录用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投稿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该刊采用单盲评审制度,但2025年起要求提交”透明性声明”,需详细说明数据共享计划与利益冲突管理。技术审核阶段常见退稿原因包括:统计方法描述不完整(占退稿量的38%)、伦理批件缺失(21%)、图表分辨率不足(17%)。建议在Cover Letter中突出研究如何响应ERS发布的《2025呼吸医学优先研究议程》,这能使编辑快速把握论文的学术定位。
同行评审周期通常为6-8周,但若涉及新兴技术(如类器官模型、单细胞测序等),可能启动扩展评审流程。近期有作者通过预印本平台(如medRxiv)先行发布获得社区反馈后,投稿接受率提升约15%。期刊还提供”快速拒稿”服务,对于明显不符合范围的投稿,72小时内即给出明确回复。
成功投稿的实战策略
数据分析显示,2025年录用论文的标题平均包含1.8个精准关键词,如”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比笼统的”哮喘治疗”更具竞争力。方法学部分需详细到可重复程度,期刊特别推荐使用TRIPOD声明规范预测模型研究,使用STROBE规范观察性研究。临床病例报告需附带至少3个月的随访数据,这是2025年新修订的硬性要求。
回应审稿意见时,建议采用”修改对照表”形式逐条回复,对于存在争议的观点,可附上3-5篇最新文献作为佐证。据统计,经过两轮修改后最终录用的论文中,83%的作者在首次回复时提供了额外实验数据。投稿系统现在支持”可视化摘要”上传,动态展示研究要点的视频材料可使论文被阅读概率提升40%。
问题1:如何判断研究课题是否适合投稿《ERJ OPEN RESEARCH》?
答:建议同时满足三个标准:研究涉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创新、方法学部分占全文30%以上、结论对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具有明确启示。可通过期刊网站的”Editor’s Pick”栏目了解近期关注热点。
问题2:该刊对统计学方法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2025年起强制要求报告效应量估计(如Cohen’s d值)、多重检验校正方法、缺失数据处理流程。对于机器学习研究,必须提供SHAP值或LIME等可解释性分析结果。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