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3)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课题组揭示苹果族植物亚基因组分化与重复基因功能创新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为什么苹果能演化出如此多样的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涛/马锋旺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发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背后的基因组奥秘。研究发现,苹果族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独特的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形成了结构迥异的两套亚基因组。其中,转录因子和激素信号基因被优先保留,而重复基因的新功能化正是推动苹果适应性进化与形态多样性的关键动力。研究还创新性地提出染色体断点分析模型,为解码植物进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赵涛/马锋旺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ubgenomic divergence and functional innovation following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in Maleae species of Rosaceae”的研究论文。园艺学院已毕业硕士生张阳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生钱柯成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园艺学院赵涛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郭振华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3)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课题组揭示苹果族植物亚基因组分化与重复基因功能创新

该研究聚焦于全基因组加倍后再二倍化(rediploidization)过程中染色体结构、亚基因组分馏及表达模式的演变,以蔷薇科苹果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共线性网络分析,揭示了染色体断点在塑造亚基因组结构差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转录因子、植物激素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多次WGD事件中表现出更高的保留倾向。进一步分析表明,重复基因的新功能化与亚功能化在推动苹果属植物适应性进化和形态多样性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潜力。

多倍体化或全基因组复制(WGD)是植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蔷薇科苹果族物种经历了一次特异的基因组加倍,这一事件对其基因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具体形成机制和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基于33个蔷薇科物种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Ks值与共线性信息,明确了蔷薇科物种共同经历了一次全基因组三倍化(γ)事件,苹果族物种额外经历了一次二倍化事件。进一步,通过识别共享的祖先染色体断点,研究将苹果族物种的染色体划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更为保守的亚基因组1,另一类为发生更多染色体重排的亚基因组2。在比较两套亚基因组的保留模式时,结果显示苹果属物种起源于同源多倍化事件,不同亚基因组中部分基因的偏倚保留可能受到染色体断裂的影响(图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3)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课题组揭示苹果族植物亚基因组分化与重复基因功能创新

图1 苹果族物种两套亚基因组的基因保留分析

此外,该研究系统性重建了蔷薇科祖先核型,揭示了其基因组演化轨迹(图2)。结果表明,蔷薇科祖先具有9条原始染色体。随后,蔷薇亚科祖先(ARoK)经历1次染色体相互易位(RT)和3次端对端易位(EET);李属植物祖先(APK)经历2次RT和1次EET;美吐根–苹果族祖先(AGMK)仅发生1次RT。其中,苹果族(n=17)染色体数量的减少由AGMK(n=9)在WGD后经嵌套染色体融合(NCF)造成。与此同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祖先染色体验证与可视化方法,提升了核型重建的准确性与直观性,为植物基因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和思路(图3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3)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课题组揭示苹果族植物亚基因组分化与重复基因功能创新
蔷薇科物种的分歧时间及染色体进化轨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3)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课题组揭示苹果族植物亚基因组分化与重复基因功能创新
图3 利用共线性点图(A)和网络图(B)可视化蔷薇科祖先染色体核型

为探究亚基因组中重复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基于Ks值分析与祖先核型鉴定同源基因起源的工作流程(图4)。将该流程应用于蔷薇科的全基因组三倍化(γ)事件及苹果族的全基因组二倍化事件后,结果显示:在 γ 事件后,72 个 cluster(约 1%)保留了三份拷贝,而在苹果族中,有 70.60% 的 cluster 保留了两份拷贝。其中,转录因子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两次 WGD 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偏向保留趋势。进一步在苹果族亚基因组中,研究人员根据重复基因的表达模式将其划分为三类。Group 1 包含 2455 个基因,表现出局部亚基因组优势,即其中一个拷贝在所有组织中均为优势表达。这类优势表达基因通常具有更低的侧翼转座元件(TE)密度以及更大的选择压力(更小的 Ka/Ks 值)。而 Group 3 的 305 个基因在两套亚基因组中存在显著表达差异,并在基因调控网络中表现出较大分歧,被认为可能经历新功能化或亚功能化。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作用、无机离子转运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可能在苹果族的进化及新特征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3)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课题组揭示苹果族植物亚基因组分化与重复基因功能创新
图4 基于Ks值和核型鉴定同源基因起源的工作流程

该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452021133和2452023067)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tpj.70499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