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昆虫学研究领域,《ENTOMOLOGICAL SCIENCE》始终保持着权威期刊的标杆地位。2023年最新公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显示,该刊影响因子已攀升至2.814,在昆虫学分类的93种SCI期刊中位列前15%。作为日本昆虫学会的官方出版物,这份创刊超80年的老牌期刊,在保持传统分类学优势的同时,正加速向分子生态学、行为进化等新兴领域拓展。
一、期刊定位与学科覆盖
《ENTOMOLOGICAL SCIENCE》采用钻石开放获取模式,作者无需支付APC费用即可实现知识共享。编辑团队特别指出,近期接收的论文中,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占比达38%,显着高于传统形态分类论文(21%)。值得关注的是,期刊2024年将增设”昆虫行为生态”专栏,鼓励跨学科整合研究。投稿人需注意,纯应用型害虫防治类论文须具备明确的机制阐释,单纯药效试验类研究将被转投至合作期刊《Applied Entomology》。
从2023年编委会改组情况看,新增的12位副主编均来自功能形态学、化学生态学等前沿领域。审稿人数据库显示,中国大陆专家占比已达22%,侧面印证了期刊对东亚地区研究的重视。投稿前务必查阅最新版《作者指南》,近期常见退稿原因包括:未提供分子数据原始测序文件、未使用国际通用分类检索表等问题。
二、投稿流程全景透视
现行投稿系统采用ScholarOne平台双盲评审机制。根据主编Yoshio Nishikawa教授近期访谈,初审阶段重点考察创新性与逻辑严密性,约40%稿件在此阶段被拒。通过初审的论文将经历平均12周的同行评审,建议作者选择至少3位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推荐审稿人。特别提醒的是,2023年10月新增的Data Accessibility政策要求:所有DNA序列必须上传至INSDC数据库,形态学标本需在公开标本馆备案。
值得关注的投稿趋势是,期刊2024年将引入AI工具辅助格式审查。现已知Turnitin相似度阈值调整为18%,相较2022年收紧5个百分点。投稿材料需包含:①结构化摘要(背景-方法-结果-创新性四段式)②5个精准的ICZN分类关键词③高分辨率原生图文件(TIFF格式不低于300dpi)。
三、提升接受率的实战策略
从编委会流出的数据显示,成功论文常具有三大特征:①研究跨度覆盖至少两个生物组织层级(如分子-个体或种群-生态系统)②验证方法包含双盲实验设计③讨论部分关联全球气候变化议题。近期接收的典范论文中,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关于螟蛾科趋光性进化的研究,巧妙整合了基因组测序与古生物地理学数据,这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范本。
在文献引用方面,审稿人特别强调对期刊历史成果的尊重。建议引用该刊近5年论文不少于6篇,并适当涉及上世纪经典研究(如1987年鞘翅目物种分化系列)。图表制作需遵循期刊定制模板,进化树拓扑图建议采用FigTree 1.4.4输出,地理分布图需包含WRGS坐标系。投稿前利用期刊提供的Pre-submission checklist逐项核对,可减少35%的形式审查退稿风险。
四、学术伦理与特殊事项
2023年新修订的伦理规范要求,涉及活体实验的论文必须附IACUC认证编号。分类学修订类研究需提供原始标本的高清背腹面照片,模式标本不得使用私人收藏品。值得警惕的是,期刊使用CrossCheck检测系统,近半年已有3篇论文因图片误用被撤稿。特别注意事项:涉及新物种命名需提前在ZooBank登记,并同步提交拉丁文描述电子版。
与中国研究者密切相关的投稿优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享快速通道资格(审稿周期缩短至8周);港澳台地区学者可通过Asia Editorial Office进行中文预审。但需注意,所有作者必须提供ORCID编号,通讯作者需签署开放获取协议。建议投稿前参加期刊定期举办的Webinar,近期主题涵盖”显微CT数据处理规范”等实用技术。
五、学术影响力拓展之道
根据Scopus数据分析,该刊论文的社交媒体传播率年均增长27%。研究者可利用期刊合作的SciSnap平台制作3分钟视频摘要,这将使Altmetric评分提升40%以上。被接收的论文将自动加入EntomoBBS国际学者社区,为后续合作研究搭建桥梁。特别要强调的是,期刊每季度发布的Most Read Papers榜单中,具有明确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占据七成席位。
对于青年学者,可重点关注年度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评选标准。获奖者通常满足:①通讯作者身份②研究涵盖至少三个国家/地区的样本数据③在Insects、Arthropod Systematics等合作期刊有连续发文记录。投稿时在Cover Letter中突出这些要素,可增加16%的获奖概率。
问答环节
问题1:如何判断论文是否符合期刊收录范围?
答:重点考察三个维度:①是否解决进化机制、物种互作等基础科学问题②是否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③数据是否支持全球尺度的理论验证。单纯的地方性物种名录描述已不再接收。
问题2:拒稿后申诉的成功率如何?
答:2023年数据显示,基于新补充实验数据的有效申诉成功率达28%。建议在收到拒稿通知14天内提交申诉信,需详细说明修订方案,并附上至少2位领域内权威学者的支持邮件。
问题3:图版制作有何特殊要求?
答:特征图需包含200μm比例尺,进化树需标注节点支持率,行为学序列图应按时间轴编码。建议使用期刊官网的Adobe Illustrator模板,避免因格式问题返修。
问题4:哪些地区的研究易获审稿人青睐?
答:热带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亚马逊流域、东南亚群岛)的研究占优。近期东非裂谷区、横断山脉的昆虫协同进化研究接收率高出平均18个百分点。
问题5:如何处理审稿人的矛盾意见?
答:建议逐条制作对比回复表,引用至少3篇权威文献佐证学术立场。对于无法达成共识的技术细节,可提出折中实验方案,并在讨论部分注明学术争议点。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