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东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昆虫学期刊,《ENTOMOLOGICAL RESEARCH》近年来持续保持JCR-Q2分区,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1.5左右。这本由韩国应用昆虫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已成为全球昆虫学者展示鳞翅目基因组学、农业害虫防治创新技术的重要阵地。2023年数据显示,其投稿接收率维持在38%左右,对稿件质量把控愈发严格。
这本期刊为何值得关注?
2024年更新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将《ENTOMOLOGICAL RESEARCH》纳入重点监测外文期刊名单,这意味着国内学者在此刊发文可计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期刊特别关注气候变化下的昆虫群落演变、新型生物农药研发、传粉昆虫生态保护等前沿领域。值得注意的是,7月刊发的关于CRISPR技术在褐飞虱基因编辑中的应用研究,创下单月最高下载量记录。
投稿前的必备准备工作
编辑部主任金在洪博士在2023年国际昆虫学论坛透露,格式不符导致的初审退稿率高达22%。作者须严格遵循双栏排版、图表嵌入式提交等特殊要求。建议使用EndNote配置的期刊专用参考文献格式,最近新增的”Data Accessibility Statement”部分需明确标注原始数据存储仓库。近期有投稿人因忽略补充材料中的视频分辨率要求(最低1080P)而需要返修。
同行评审的隐形评价标准
根据期刊内部统计,研究方法创新性(35%)和数据完整性(28%)是评审专家最关注的核心指标。对于害虫防治类研究,需提供至少三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数据;分子机制研究必须包含western blot等蛋白验证实验。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起引入的”生态风险评估”评审模块,要求所有生物防治论文必须包含非靶标生物影响评估。
避坑指南:典型退稿原因解析
2024年第一季度退稿分析显示,42%的稿件因实验设计缺陷被拒。常见问题包括:样本量不足(鳞翅目研究需至少30个个体)、对照组设置不当(转基因研究需设置空载体对照)、统计分析错误(需使用Bonferroni校正多重比较)。特别提醒:涉及新物种描述必须附有DNA条形码数据,传统形态学分类已不再单独接收。
开放获取新政与传播策略
期刊自2023年10月起转为混合开放获取模式,常规出版免费,APC费用为$1800。选择OA发表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提升40%。建议优先提交”昆虫与全球变化”专刊(2024年9月截稿)或”生物防治新技术”专题(持续接收)。社交媒体传播方面,期刊官方Twitter账号对含视频摘要的推文会特别标注推广。
投稿后的跟进技巧
系统显示”Under Review”状态后,建议每四周发送礼貌问询邮件。若收到Major Revision决定,务必在修改信中逐条回复评审意见,并标注修订稿修改位置。最近成功案例显示,补充激光共聚焦显微照片可将接收概率提升15%。切记避开12月至次年1月的投稿高峰,此时平均审稿周期会延长至98天。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非英语母语作者如何提高写作质量?
答:建议使用Writefull语法检测工具,期刊认可AJE等指定润色机构的认证报告。重点检查方法部分时态一致性(一般过去式)和物种学名斜体规范。
问题2:田间试验研究需要哪些补充数据?
答:必须提供气象站原始记录、土壤检测报告、害虫监测的历史数据比对。新型引诱剂研究需附3年以上的持效期数据。
问题3:基因组测序类论文有何特殊要求?
答:原始reads需提交至NCBI SRA数据库,组装基因组应公布在GenBank。建议使用3种不同软件进行基因注释比较。
问题4: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投稿栏目?
答:10页以内的研究论文选”Original Articles”,方法创新选”Technical Notes”,区域监测数据适合”Short Communications”。
问题5:修改稿应在多长时间内返回?
答:小修需在21天内完成,大修最长可申请延期至60天。超过期限未提交将按新投稿重新编号。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