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黄曦教授团队开发创新性吸入式细胞疗法为攻克肺转移癌提供新策略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癌症肺转移为何成为患者死亡的“头号杀手”?中山大学黄曦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重磅揭秘:一种颠覆传统的吸入式疗法,无需复杂手术,只需轻轻一吸,就能让肺部巨噬细胞“变身”抗癌战士!他们巧妙设计靶向囊泡,精准递送CAR mRNA,原位改造免疫细胞,在动物模型中不仅强力抑制肿瘤生长,更激发长效免疫记忆,复发风险骤降。这一突破直击实体瘤治疗瓶颈,为千万患者点燃新希望——攻克肺转移,终于有了安全高效的“中国方案”。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姜鑫)日前,附属第五医院实验研究部黄曦教授研究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可吸入式基因递送系统,为治疗癌症肺转移和防止复发提供了一种全新、高效且安全的免疫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山大学黄曦教授团队开发创新性吸入式细胞疗法为攻克肺转移癌提供新策略

图:CARmRNA@aCD206 sEVs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示意图

(图片来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癌症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肺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靶器官。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中效果显著,但在实体瘤治疗中仍面临诸多瓶颈。黄曦教授团队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强大肿瘤浸润和吞噬能力的巨噬细胞,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的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疗法。

传统的CAR-M制造工艺复杂,且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后大多滞留在肝脏,难以有效到达肺部病灶。针对这一难题,黄曦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原位改造”方案:他们成功构建了一种工程化的小细胞外囊泡(sEV),其表面整合了靶向巨噬细胞的抗体(抗CD206 scFv),内部装载了可编码识别肿瘤抗原间皮素的CAR结构的mRNA。

研究表明,通过吸入方式给药,这些被命名为“CARmRNA@aCD206 sEV”的微小囊泡能够高效地在肺组织富集,并精准地将CAR mRNA递送至肺部的巨噬细胞中。这些被“改造”的巨噬细胞成功转变为具有强大抗癌能力的CAR-M细胞。在肺转移癌小鼠模型中,该疗法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并成功激发了机体的长效免疫记忆,显著预防了肿瘤复发,延长了生存时间。

该研究成果是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为肺转移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极大推动了CAR技术在实体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它标志着我院在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又一里程碑式的进展。

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759657/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