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科学研究者书架上,《JOURNAL OF IBERIAN GEOLOGY》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本创刊于1974年的季刊,由马德里理工大学主办的SCI扩展库期刊,最近因公布4.2的影响因子引发学术界关注。作为聚焦伊比利亚半岛及地中海周边地质演化的专业平台,该刊今年新增的古气候模拟专题专栏,吸引了全球23个国家的学者投稿。
一、核心定位与区域特色优势
翻开该刊最新一期目录,火山沉积序列、造山带构造演化、古生物地层重建三大主题论文占比达68%,这与伊比利亚半岛作为全球”地质活教科书”的地位密不可分。编委会特别提示,对南欧-北非地质走廊的新发现、多学科交叉的地球化学研究给予优先评审权。
据2023年收录论文统计,构造地质学(35%)、沉积学(28%)、古生物学(22%)构成三大支柱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地质模型构建类论文接收率同比增长40%,这暗示着传统地质学期刊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
二、投稿全流程精准把控指南
该刊今年启用的智能审稿系统值得重点关注。作者上传稿件时需注意三点:首次提交仅需摘要和图表目录;格式模板必须使用LaTeX或特定Word样式;岩相照片必须附带比例尺及GPS坐标。编辑部主任María López在最新访谈中强调,未标注样品采集位置的论文将直接进入技术审查环节。
从实际投稿案例看,符合规范的稿件平均7个工作日内进入外审。需要提醒的是,该刊要求推荐至少2位非本国的同行评审专家,这项规定使约30%的投稿在初审阶段需要补充材料。建议提前准备好潜在审稿人名单及其联系方式。
三、写作避坑指南与数据规范
分析近三年退稿原因,格式问题占比高达42%。常见错误包括:地层单位未使用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命名(如显生宙分层)、同位素测年数据未注明实验室标定参数、构造剖面图缺乏方向标识。主编团队今年特别开发了交互式自查工具,作者可在官网完成12项基础校验。
在数据可视化方面,该刊要求原始数据必须上传至PANGAEA等指定数据库。令人意外的是,采用三维地质建模图件的论文接收率比传统二维图示高出19%。建议优先使用GPlates、Move等专业软件制作动态示意图。
四、开放获取与发表费用解析
自2024年起,该刊推出两种出版模式:传统订阅制免收版面费,开放获取费调整为2300欧元。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通讯作者可申请50%费用减免。据统计,选择开放获取的论文平均下载量是订阅论文的3.8倍,但引用率差异尚不显著。
科研基金申请者需要注意,该刊已被纳入Horizon Europe计划认可名录。对于涉及跨国合作的成果,建议选择多语言摘要功能,官网数据显示附加西班牙语摘要的论文在拉丁美洲的传播量提升62%。
五、同行评议中的隐形规则
编委会成员透露,包含野外工作视频补充材料的稿件更易获得积极评价。在最近的审稿人调研中,83%的专家表示关注研究方法可复现性。建议在附件中提供岩芯样本数字档案编号或野外测点云数据。
应对审稿意见时需要特别注意:该刊允许作者对每个评审意见进行逐条可视化回复,系统会自动生成修订对比图。据统计,进行三轮及以上修改的论文最终接收率高达79%,远高于一次性修改的54%。
与投稿策略建议
作为区域地质研究的标杆期刊,《JOURNAL OF IBERIAN GEOLOGY》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创新性研究。准备投稿的研究者应着重打磨研究的地域特色和技术创新点,同时注意规避数据规范性的基础错误。建议将补充材料作为第二展示阵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论文表现力。
问题1:该刊对区域地质研究的具体范围如何界定?
答:除伊比利亚半岛外,涵盖地中海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地质单元,包括北非阿特拉斯山脉、巴利阿里海盆等关联区域的研究均可投稿。
问题2:图表规范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必须使用Pantone地质专用色卡标注岩性,构造剖面图需包含至少3组产状数据,显微镜照片需标注偏振光类型及放大倍数。
问题3:论文修改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建议使用Track Changes模式展示修改内容,对争议性问题可提交补充实验数据,回应时长不宜超过45天。
问题4:哪种类型论文更容易获得快速通道?
答:涉及地质灾害预警、关键地层断代争议、新型勘探技术验证的研究可申请优先评审,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6周。
问题5:文献引用有何特殊规范?
答:必须引用近5年该刊相关论文至少3篇,区域经典文献需同时引用原文及英译版,数据库引用需标注永久访问链接。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