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利用高维纠缠实现高效量子随机通信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量子通信的“高维优势”竟可绕开世界性难题?中国科大团队联手国际学者,首次提出无需复杂纠缠测量的随机通信方案,用“路径+偏振”混合编码在八维空间实现高达0.9729的成功率,突破噪声干扰下的维度认证瓶颈。这项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不仅验证了高维纠缠的真实存在,更让未来高效、可扩展的量子网络迈出关键一步——原来,通往量子互联网的捷径,就藏在这套简洁而强大的新框架之中。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柳必恒研究组与瑞典隆德大学Armin Tavakoli博士、瑞士日内瓦大学Jef Pauwels博士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存取码”的随机通信框架,并在高维量子光学平台上实现高成功率的随机通信,同时给出一种具有噪声鲁棒的高维纠缠认证方案。该成果以“Quantum Stochastic Communication via High-Dimensional Entanglement”为题,于9月17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量子通信被广泛认为是未来信息科学的重要支柱,能够突破经典通信的性能极限,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信息传输。然而,在高维量子系统中充分释放量子优势,通常依赖于复杂的高维量子门操作和纠缠测量(高维贝尔测量),在光子平台上实现这些操作极具挑战,已成为制约实验进展的关键瓶颈。目前实验研究多集中于二维或低维系统,高维纠缠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局限不仅影响了量子密钥分发、随机数生成等前沿应用的推进,也阻碍了量子网络及未来量子互联网的发展。因此,如何在不依赖复杂纠缠测量和多光子辅助的前提下,实现可扩展的高维量子通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

中国科大利用高维纠缠实现高效量子随机通信

图一:基于随机存取码的通信框架

针对高维纠缠测量的难题,研究团队基于随机存取码构建了一种随机通信协议(图一)。在共享n维纠缠的基础上,发送端仅通过高维移位操作与相位门(X、Z)对单光子编码两位信息x1x2,接收端则无需执行纠缠测量,而是根据通信需求分别对两粒子实施Z⊗Z或X⊗X的单粒子测量。该方案理论上能够以确定性成功率S=1解码x1或x2。进一步,研究团队提出基于成功率中国科大利用高维纠缠实现高效量子随机通信对共享纠缠的维度(Schmidt数)进行认证,该方法具备良好的噪声鲁棒性。

中国科大利用高维纠缠实现高效量子随机通信

图二:基于路径-偏振自由度编码的八维全出口测量量子光学平台

在实验实现方面,研究团队采用路径和偏振自由度混合编码构建八维子空间(图二),显著提高了高维移位操作和构建高维测量的效率,展示出优越的可扩展性。基于共享的八维纠缠,通过全出口高维测量实现对发送方编码信息的随机解码,实验测得成功率S=0.9729±0.0001,超过了七维纠缠所能达到的理论成功率上界0.9677,从而认证了所共享的纠缠态维度不低于八维(图三)。

中国科大利用高维纠缠实现高效量子随机通信

图三:随即通信协议实验结果

该研究成功规避了高维系统中复杂的纠缠测量操作,凸显了高维量子通信的显著优势。这一突破不仅消除了长期制约高维量子实验发展的技术瓶颈,还提供了一条可扩展、高噪声鲁棒的高维纠缠认证方法。同时,实验采用的“路径+偏振”混合自编码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与城际光纤的兼容性,为未来高维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长距离分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超博士(现为丹麦技术大学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苗家乐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大特任教授胡晓敏、Jef Pauwels博士、Armin Tavakoli博士以及中国科大柳必恒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量子科学与技术创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rq78-1qbh

(量子网络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科研部)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