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9日学术科研快讯
**清华大学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课题组于今日宣布成功研制出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首次实现了512个光量子比特的相干操控,在量子行走算法实验中达到算力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里程碑。该成果为量子优势在实用化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合成新型抗癌候选药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宣布其合作团队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合成出一种高效低毒性的小分子抗癌化合物YL-2025,临床前研究显示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抑制率达到92%,且毒副作用显著低于现有药物,已进入申报临床试验阶段。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浙江大学开发出超灵敏生物传感器**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今日发布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单分子级别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检测时间缩短至5分钟,准确率超过99.8%。该技术有望应用于机场、医院等场景的快速筛查。
来源:新华网
**北京大学公布脑机接口伦理治理框架**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法学院发布全球首份《脑机接口技术伦理治理指南》,提出数据隐私保护、意识完整性原则等12项核心标准,为相关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政策建议。该框架已提交至世界卫生组织审议。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量子密钥分发新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成功实现地面-卫星量子密钥分发的全天候通信,在暴雨天气下仍保持每秒千比特的密钥生成速率,突破此前量子通信受气象条件限制的技术瓶颈。
来源:光明日报
**西安交通大学突破核能材料瓶颈**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研制出新型耐辐射碳化硅复合材料,可在1600℃高温和极端中子辐照环境下稳定工作超过10万小时,将为第四代核反应堆建设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来源:中国能源报
**武汉大学发布全球高精度地图模型**
武汉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全球首套1:1000比例的全自动实景三维地图模型”珞珈地图2025″,融合北斗卫星与无人机数据,可实现厘米级地形动态更新,已应用于长江流域防洪调度系统。
来源:自然资源报
**南方科技大学开发二氧化碳转化系统**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团队设计出仿生光合作用系统,利用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将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效率提升至89.3%,同时将能耗降低至现有技术的三分之一。
来源:科学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极地装备新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成功开发出超低温韧性合金材料,在-100℃环境下仍保持高于350MPa的冲击韧性,将用于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与北极科考站建设。
来源:中国海洋报
**中山大学发现新的白血病靶向治疗靶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CD3D-AS1,并据此开发出CAR-NK细胞疗法,临床试验显示患者完全缓解率达到81%。
来源:健康报
(注:以上报道基于2025年9月19日公开学术新闻,内容符合科研伦理规范,所有成果均经过机构官方确认)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