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更名这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前不久就听说某知名核心期刊改名后,作者们直接懵圈了——辛辛苦苦投的文章,突然就不在核心目录里了。你说这事儿冤不冤?其实啊,期刊改名后到底还是不是核心,关键得看它是不是“换汤不换药”。有些期刊纯粹是为了规避负面评价或者迎合热点而改名,这种情况下,核心身份大概率是保不住的。但如果是正规的合并、拆分或者学科调整,那核心身份通常还能延续,不过作者们还是得多留个心眼儿。我自己就经历过一次,投的一本材料学期刊改名前还是北大核心,结果改名后当年的目录里就没它了,后来一问才知道,评审委员会觉得它改名后的定位模糊,暂时给“观察”了。
期刊更名背后的那些门道
期刊改名可不是小事儿,它背后往往藏着期刊发展战略的调整。有些期刊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稿件,会选择更贴近学科前沿的名字,比如把“传统机械工程”改成“智能装备与系统”。这种更名如果伴随着内容质量的提升,其实是有助于保住甚至提升核心身份的。但也有一些期刊,纯粹是为了“洗白”负面记录,比如因为自引率过高、审稿不严等问题被核心目录预警后,试图通过改名“重新做人”。这种情况下,核心评审机构往往会更加谨慎,甚至直接将其除名。2022年就有个典型的例子,某社科期刊改名后自称还是CSSCI,结果作者们评职称时才发现,它根本不在当年的目录里!
怎么判断改名后的期刊是不是“真核心”?
这事儿可不能光听期刊自己说,得看官方认证。首先要去查最新版的核心期刊目录,比如北大核心、南大CSSCI这些,看看改名后的期刊还在不在里头。要是目录里还没更新,那就得耐心等等,因为评审机构更新目录也需要时间。其次,可以关注知网、万方这些数据库,它们通常会在期刊页面标注是否为核心,以及更名记录。还有个很实用的方法——直接给期刊编辑部发邮件问!正规的核心期刊都会提供加盖公章的收录证明,这可是最直接的证据。最后,别忘了多和学术圈的朋友交流,有时候一些“内部消息”比官方通知来得还快呢。
总之啊,期刊改名不是世界末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投稿前多查证、多咨询,总比事后追悔莫及强。毕竟,咱们科研人的时间和心血,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我们学校图书馆老师说过,有些期刊就是靠改名来洗白,建议大家多留意学科群里的消息,比官方通知快多了
学到了!以后投稿前一定要先查最新目录,不能再盲目相信期刊自己的宣传了
唉,期刊改名这事儿真的坑,去年投的一本改名后直接掉出核心了,白折腾了半年😤